“十四五”期間將推動形成京津冀城市群主幹構架
2022-02-24 08:48:44 來源: 北京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21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正在浮現世界級城市群。昨天(23日),市發改委、市交通委等七部門聯合舉行發布會介紹京津冀協同發展8年成效。市委市政府京津冀協同辦協同綜合處處長周浩介紹,京津冀三地正在加快建設定位清晰、梯次布局、協調聯動的現代化首都都市圈,“十四五”期間將推動形成京津冀城市群主幹構架。現代化首都都市圈去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3.9萬億元,佔京津冀地區生産總值的比重超4成。

  【疏解】

  建築規模連續三年減量

  從崇文門到亦莊,眼耳鼻喉科享譽盛名的同仁醫院正在經歷一次蛻變。

  “醫院主體從原來的崇文門院區順利南移至位於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亦莊院區,崇文門院區圓滿完成疏解床位800張、職工1300余名的任務。”同仁醫院副院長黃志剛透露,2021年12月主體南移後,亦莊院區日均門急診量由2020年11月的2643人次增至4960人次,增幅達87.7%。

  疏解後,同仁醫院崇文門院區重點保障周邊地區、中心城區的居民基本醫療服務,完善醫療急救保障,提高為老年人服務的能力和條件等;亦莊院區作為醫院主體,主要承擔國家眼科、耳鼻喉科醫學中心和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功能,以及北京市東南部和亦莊地區區域醫療中心,輻射服務京津冀地區。

  過去8年,北京核心區三級醫院床位累計疏解2200余張,2021年核心區三級醫院外地患者較2019年同期減少約186萬人次。

  一隅觀全局。2014年2月26日,京津冀協同發展成為國家戰略。“8年來,北京堅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首都城市發展方式實現深刻轉型。”周浩説,北京的人口和城鄉建設用地連續四年、建築規模連續三年減量,中心城區常住人口占比由2015年的59.3%下降到2020年的50.2%。

  北京成為全國第一個減量發展的城市,減量發展邁出實質性步伐。而這減法背後還有加法:嚴格執行並修訂完善新增産業禁限目錄,不予辦理新設立或變更登記業務累計近2.4萬件,但高精尖産業的新設市場主體佔比由2013年的40%升至2021年的62%;2014年以來全市累計退出一般製造和污染企業約3000家,疏解提升區域性批發市場和物流中心近1000個,加快補齊便民服務設施,建設提升便民商業網點7000余個。

  【交通】

  今年試行國貿到北三縣定制快巴

  廠通路、姚家園路東延、平谷線……這些即將出現在地圖上的名字,將成為通州與北三縣之間的交通大動脈。

  當前正在研究建設通州區與北三縣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示範區,而交通一體化正是其中的關鍵部分。“今年將試點試行國貿到北三縣定制快巴,並逐步在環京地區推廣,同時實現北運河京冀段遊船互聯互通。”市交通委協同發展處處長趙陽説。

  放眼京津冀,今年本市將在基礎設施硬聯通方面,持續推進“軌道上的京津冀”建設,協調推進京唐城際、城際鐵路聯絡線一期建設,加快推進城市軌道平谷線建設;推進朝陽站、副中心站配套交通樞紐及地鐵3號線建設,豐&火車站建成通車;進一步提升路網輻射能力,建成通清路、西太路,完成京雄高速北京段主體工程,加快建設承平高速等重點項目。

  在制度規則軟聯通方面,本市將謀劃構建現代化首都通勤圈,研究利用京九線、京哈線、京廣線等向環京地區提供通勤服務的可行性。

  【就醫】

  京津冀跨區域醫療結算難將破解

  “2021年住院患者異地就醫直接結算達25799人次,佔全部醫保患者的40%。河北省患者最多,佔32.72%。”同仁醫院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信息系統實現醫保辦和住院處信息傳遞,患者可在住院處一站式結算,減少往返。

  河北和天津的患者到北京就醫正變得越來越方便。來自市醫保局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月底,690余家開展住院業務的定點醫療機構,累計為津冀參保人員來京住院直接結算82.46萬人次,涉及費用273.03億元。

  “我們正在推進解決京津冀跨區域醫療結算難問題;同時推進門診慢特病相關治療費用的跨省直接結算試點工作,力爭年底前全市每個區至少開通2家定點醫療機構可承接此項業務。”市醫療保險事務管理中心主任鄭傑説。

  便捷的不只是醫保結算。數據顯示,本市目前已累計實施京冀醫療衞生重點合作項目40個、京津醫療衞生合作16個。2021年,22家市屬醫院共派駐專家1200餘人次,開展門診9.3萬餘人次、遠程會診209例。市衛健委下一步也將積極支持河北等周邊地區當地醫療機構提升實驗檢測能力,促進更多機構納入檢驗結果互認及醫學影像檢查資料共享範圍。

  【兩翼】

  副中心行政辦公區二期全開工

  京城向南,北京以“交鑰匙”方式支持雄安新區建設的“三校一院”交鑰匙項目正在穩步推進。目前,幼兒園項目竣工交付,中小學項目進入收尾階段,醫院項目主體結構封頂,建成後將由北海幼兒園、史家小學、北京四中、宣武醫院提供辦學辦醫支持。

  “北京堅持雄安新區需要什麼就主動支持什麼,全力支持雄安新區建設。”周浩説。此外,本市對口幫扶雄安學校29所、醫療機構5所,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發展規劃加快編制,超千家在京企業機構在雄安註冊。

  在備受關注的高水平規劃建設城市副中心方面,行政辦公區二期10個地塊全部實現開工,副中心劇院、圖書館、博物館三大建築全部實現主體結構封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

  【産業】

  北京流向津冀技術合同成交額累計1760億元

  剛剛落幕的北京冬奧會上,有800多輛氫燃料汽車“駛”入三大賽區。這背後,正是深化合作,協同構建産業發展鏈條。

  此前,北京市大興區、天津市濱海新區、河北省唐山市和保定市等12個城市(區)組成城市群,獲批成為國家首批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

  “京津冀三地經信部門加強統籌協調,攜手打造産業鏈條。”市經信局對外交流合作處處長王佐説,三地圍繞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氫能和燃料電池、工業互聯網等領域開展深入研究梳理,繪製産業鏈圖譜。

  數據顯示,過去8年,北京産業對接和創新協作不斷深化,京冀曹妃甸協同發展示範區已完工投産的北京項目達到56個,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新增註冊企業累計超過3000家,中關村企業在津冀兩地設立分支機構累計9000余家,2021年北京流向津冀技術合同成交額350.4億元,累計1760億元。(記者 曹政)

+1
【糾錯】 責任編輯: 畢尚宏
北京要聞
  • “十四五”期間將推動形成京津冀城市群主幹構架
    “醫院主體從原來的崇文門院區順利南移至位於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亦莊院區,崇文門院區圓滿完成疏解床位800張、職工1300余名的任務。北京市大興區、天津市濱海新區、河北省唐山市和保定市等12個城市(區)組成城市群,獲批成為國家首批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
  • 北京:全力抗擊新冠疫情
    北京市衞生健康委2月23日通報,2月22日0時至24時,北京市新增10例本土確診病例,其中4例已通報,無新增疑似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8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無新增疑似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
  • 賽場內外創造歷史——國際奧委會盛讚北京冬奧會
    國際奧委會&&,在北京冬奧會賽場上,全世界最出色的運動員奉獻了精彩的賽事,打破了多項冬奧會和世界紀錄,激勵了下一代奧運選手。
  • 北京海淀順利完成冬奧會服務保障
    記者22日從北京市海淀區委宣傳部獲悉,本屆北京冬奧會期間,海淀區以賽事為核心,全力保障冬奧盛會安全精彩呈現,圓滿完成首都體育館17天18場比賽、五棵松體育中心14天29場比賽保障工作。
  • 減稅降費政策如何“直達快享”幫企業輕裝上陣?
    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企業提前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減免稅額3333億元,減稅降費持續加力,進一步降低了企業研發成本、增強企業創新動能。
交通違法記分規則有重大調整
交通違法記分規則有重大調整
北京:做好防疫迎接開學
北京:做好防疫迎接開學
破譯“雙奧之城”密碼
破譯“雙奧之城”密碼
高山滑雪混合團體賽況
高山滑雪混合團體賽況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410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