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節是旺季中的旺季,從來沒有這麼忙過。”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與冬奧重疊,北京很多冰雪運動場迎來自開業以來的客流最高峰。在滑雪場,所有冬令營早早報滿,教練分身乏術;在滑冰場,教練從中午忙到深夜,一天只吃一頓飯。
越來越多的市民參與冰雪運動,越來越多的冰雪運動場開張,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專業人才投身到教練隊伍,北京正成為冰雪運動的熱土。

滑雪教練進行教學
從傳統一對一 到分級全教學
穿上雪鞋、戴上雪鏡、踩上雪板、拿上雪杖,幾名滑雪愛好者在教練帶領下,練習一個又一個新動作。儘管雪季已經接近尾聲,但位於懷柔區的懷北國際滑雪場依舊熱鬧。
“開學前最後一週的滑雪冬令營早報滿了,這在過去很難想象。”從事滑雪培訓多年,北京魔法滑雪學院創始人張岩從沒見過如此盛況。
不過,這麼多新手涌上雪道,安全成了大問題。張岩坦言,滑雪有一定的技術門檻,如果缺乏專業指導,存在受傷風險。特別是橫衝直撞的“魚雷”,最容易引發雪場安全事故。他堅信滑雪第一是安全,第二是快樂,第三才是技術,但做到這些並不容易。
張岩發現,在今年雪場爆滿的情況下,傳統教學模式存在供不應求的問題,一些規模大的滑雪場,一天客人就能達到六千多,但滑雪教練可能只有三百個,“一對一”教學根本談不上。
如何扭轉這樣的局面?北京魔法滑雪學院嘗試在雪場推行流水線教學法。“我們對顧客的滑雪水平進行分級,並將所有教學環節根據點位分成一個個關卡,每個關卡上安排固定的教練,負責相應培訓內容。”
例如,第一個關卡教摔倒站起和平地行走,滑雪者學會以後蓋章確認,再到下一個關卡。這樣一來,滑雪者可以循序漸進,在與自身能力相匹配的雪道上滑行,而非全憑感覺盲目挑戰高級道,教學效率也能大大提高。
“既要有人教,還要教得好。教練不光要有紮實的滑雪技能,還要具備運動心理學、運動康復等相關知識。”在張岩看來,由於國內滑雪起步相對較晚,很多教練並沒有經過系統培訓,水平參差不齊,“規模擴大以後,教練管理體系也要跟得上。為做好過程監督,我們會事先告知學員有哪些教學內容,要求教練上傳照片和視頻,後&也可以看到實際教學軌跡,確認是否在規定雪道上開展,確保滑雪教學的規範化和標準化。”
從孩子當主力 到年齡全覆蓋
“謝謝楊教練,再見。”
“不客氣,下次見。”
下午3點,世紀星滑冰場北京萬科半島廣場店的教練楊靖馨下課了。她下了冰,但是沒脫冰鞋,因為不一會兒又要有課。剛剛過去的這十幾天,是她工作後最忙的日子。
楊靖馨2018年到這個冰場實習,當時冰場剛開業沒多久。“我是眼見着人一天比一天多,越臨近冬奧會人越多。”最高峰出現在冬奧會開幕後,楊靖馨清楚地記得:“羽生結弦到北京了,羽生結弦上冰訓練了,羽生結弦開始短節目比賽了……就在那幾天,人烏泱烏泱的,都快滑不開了。”
以前,到冰場來的主要是孩子,女孩練花樣滑冰,男孩練冰球。但冬奧來臨之後,冰場上什麼年齡段都有,楊靖馨這才真切體會到了什麼叫“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
“您看那個大姐。”她指了指正在冰上牽着教練的手,“蹣跚”前行的女學員,“她已經快五十了,也是這次冬奧會期間報的名。大姐不為別的,就為鼓勵自己的女兒。她女兒一開始不敢滑。大姐就自己也報了名,勇敢上冰,現在母女倆都開始練。”
教孩子,需要細心講解,因為孩子們不一定聽得懂;教大人,需要鼓勵,因為大人能很快理解技術,但是膽小,怕摔。此時的冰場上,二十多個學員。有的需要手牽手教學,有的已經能自如滑行。滑得好的孩子,已經能跳躍旋轉了。
冬奧會期間,冰場每天從上午開門一直忙到深夜,全天爆滿。人最多的時候,同時有七八十人上冰。“我一節課是半小時,一般能有個休息時間。但那十幾天,完全沒法休息。就只有趁着下午4點澆冰的時間,下冰吃口飯,每天就這一頓飯。”
忙碌一直延續到現在。“被冬奧會帶起來的冰雪熱情,已經漸漸融入我們的生活了。”楊靖馨説,冰場有合作的學校,每週固定來包半個場地,練花滑或者冰球;還有企業會帶着員工來團建。
“上個周末,人又多起來。”這個冰場建在商場裏,很多年輕人,把上冰當成了娛樂項目。“看電影前,滑一會兒冰,就跟逛店、喝奶茶一樣自然。”
從業餘愛好者 到專業運動員
冰場上的學員,可能想不到楊靖馨曾經是專業的柔道運動員。退役後,趁着北京籌備冬奧會和“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春風,跟冰雪結了緣。
2017年,楊靖馨進入北京體育職業學院體育運營與管理(冰雪運動服務與推廣)專業學習。這是專門為北京冬奧會培養儲備人才的專業。三年的學習和實習,讓楊靖馨熟練掌握了滑冰和滑雪技巧。
前跆拳道運動員王安,跟楊靖馨是同屆同學。“冰雪運動改變了像我們這樣很多運動員的命運。”對冰雪一竅不通的王安,通過北京體育職業學院與冰場、雪場的合作,學會了滑冰、滑雪,拿到了相應的教練資格證書。
更幸運的是,她還有機會參與冬奧會。目前正在閉環隔離中的王安,是冬奧會女子冰球賽場的技術官員。而日常,她的工作地點在昌平區的世紀星國際冰雪中心。那裏有四塊冰場,可以進行冰壺、冰球、花樣滑冰、速度滑冰等多種冰上運動。
雖然一直在冬奧會上忙碌,但王安也聽説,到冰雪中心體驗的市民,“爆炸式增長,每天都有很多人。”有了良好的群眾基礎,北京市的冰雪運動水平,也水到渠成。冰雪中心除了面向群眾健身,還給北京市的專業運動隊提供訓練場地。
王安的另一個身份,是北京短道速滑隊領隊。“大家慣性思維,咱們國家的冬奧運動員,以東北籍運動員居多。但其實本屆冬奧會上,北京籍運動員僅次於黑龍江籍,是第二多。”王安説,在成功申辦冬奧會之後,基於北京市已有的良好冰雪運動基礎,在2016年,北京市就着手成立了花樣滑冰、冰壺、短道速滑等運動隊。“短道速滑項目,現在北京市已經有豐台區、朝陽區、東城區等區隊,我們可以從中選優。”
“關心短道速滑的冰迷,也許聽説過,咱們國家隊裏已經有北京籍的運動員。”王安説,土生土長的16歲北京女孩王曄,是目前國家隊的重點培養對象之一,“也許下一屆冬奧會,我們就能看見,北京短道速滑運動員去爭金奪銀了。”(記者 孫毅 宗媛媛)
-
冰雪運動客流井噴 冰雪教練急需人才儲備
越來越多的市民參與冰雪運動,越來越多的冰雪運動場開張,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專業人才投身到教練隊伍,北京正成為冰雪運動的熱土。”對冰雪一竅不通的王安,通過北京體育職業學院與冰場、雪場的合作,學會了滑冰、滑雪,拿到了相應的教練資格證書。
-
23所院校新增44個高職專業 智能製造領域仍是熱門
今年,23所在京院校新增備案44個高等職業教育專業,同時撤銷3所學校的4個專業。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北京科技經營管理學院、北京經貿職業學院3所學校共撤銷4個專業,包括數控技術、旅游管理、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市場營銷。
-
探訪海淀志強北園封控小區 居民生活就醫全力保障
志強北園小區南門拉起警戒線,工作人員正現場維護秩序,同時保障居民生活物資供應。本報記者 白繼開 攝 昨天,豐台區假日風景小區出現確診病例,小區採取封控管理措施。街道協調&&了周邊超市為居民提供服務,同時在小區南門設置快遞、外賣置物架。
-
北京:與病例有交集者要立即報告
市衛健委今天發布通報,2月22日0時至24時,本市新增10例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8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
-
體現通州文化 城市副中心將打造8大主題民宿集群
宋莊藝術創意小鎮是副中心重點打造的三個特色小鎮之一,也是副中心文化中心建設及構建大文旅格局的重要一環。”曹女説,沙古堆村計劃發展成大運河畔的民宿集中村,這兩天村民們正在忙活着環境提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