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21日電(記者張漫子、李春宇)在20日舉辦的北京冬奧會閉幕式中,高科技材料石墨烯的應用有效解決了半開放場館工作人員的抗寒保暖問題,為國家體育場“鳥巢”提供了溫暖保障。
當日北京氣溫最低可達零下7攝氏度。“鳥巢”作為半開放場館,需要解決參加閉幕式人員以及工作人員的禦寒問題。觀禮&椅子、嘉賓區沙發的內部都嵌入了新型石墨烯柔性發熱織物材料:只需輕觸圓形的控制按鍵,即可實現47、37和30攝氏度三個檔位溫度的調節控制。觀禮&的地毯也應用了石墨烯智能溫度控制系統,可使地毯表面溫度均衡處於20攝氏度以上。
據介紹,石墨烯是目前已知最薄、強度最大、導電導熱性能最好的新型納米材料,電熱轉換效率達90%以上。為保證在室外長時間工作的人員不感到寒冷,我國科研人員為北京冬奧會開發出了多種産品,滿足多場館不同類型人員的需求。
除了應用於北京冬奧會開閉幕式之外,不少觀眾對北京冬奧會的頒獎儀式印象深刻。在社交媒體上,網友們發出了“頒獎禮儀小姐姐穿那麼薄會不會冷”的疑問和關心。
張家口賽區禮儀志願者洪羽瑤告訴記者:“我們所在的張家口在冬奧會舉辦期間室外溫度可達零下20攝氏度。我們的禮儀服裝雖然看起來非常薄,但是我們一點不覺得冷,在室外站半個小時完全沒有問題。”
記者了解到,本屆冬奧會頒獎禮儀服裝下面還有一套應用第二代石墨烯紡織物柔性發熱材料的內膽,有快速升溫的功能。當人體感覺寒冷時,通過隱藏按鈕打開加熱功能,可在30秒內將溫度升高到人體的舒適溫度。
記者在北京石墨烯技術研究院現場體驗了第二代石墨烯紡織物柔性發熱材料“上身”的效果。石墨烯加熱馬甲的口袋裏裝有一塊卡片大小、連接着馬甲內部的“輕便充電寶”,穿上馬甲,按下胸前袖珍按鈕開關,不一會兒,渾身就感受到一股暖流。第二代石墨烯紡織物柔性發熱材料相較於第一代材料有了功能方面的迭代:基材是布料或纖維肌,摸上去柔軟,而且安全透氣。
此外,為保障冬奧會工作人員的對講機、手機、攝像機、照相機等設備在寒冷戶外也能正常工作,它們也穿上了石墨烯“外套”。據介紹,應用石墨烯柔性發熱材料的雲轉播背包可瞬間産生50攝氏度的溫升,並配備低溫電池,保證在冬奧賽場零下20攝氏度及更低溫環境下雲轉播設備的正常運轉和有效續航。
北京冬奧會後,石墨烯柔性織物低溫環境智能發熱技術將在汽車熱管理系統、低溫環境特種加熱服裝服飾、醫療健康裝備等領域提供更專業的技術解決方案和産品,讓全民共享科技冬奧的成果。
-
把高科技“穿上身”,石墨烯提供“可調節的溫暖”
記者了解到,本屆冬奧會頒獎禮儀服裝下面還有一套應用第二代石墨烯紡織物柔性發熱材料的內膽,有快速升溫的功能。
-
北京將16項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報銷
北京市醫保局、北京市衞生健康委、北京市人力社保局近日印發《關於規範調整部分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的通知》,將16項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報銷,新政策將於3月26日起執行。
-
“冰絲帶”總設計師鄭方解密“最快的冰”
鄭方回憶説,冬奧會開始的時候,他作為場館保障團隊的一員在“冰絲帶”現場服務。
-
高鐵“蜘蛛人”織出了一張冬奧安全網
在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北京供電段張家口高鐵供電工區內,連續值班近一個月的工長何劍峰正值守着他冬奧會期間的最後一次夜班。
-
首都國際機場迎涉奧旅客離境高峰 600余高校誌願者傾情服務
隨着北京冬奧會圓滿閉幕,首都國際機場21日迎來涉奧旅客離境高峰,預計近6000人離境,6所首都高校600余志願者們堅守崗位、傾情服務,保障涉奧人員順利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