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莉教授團隊對戰衣進行調整
2月5日晚,中國短道速滑隊獲得本屆冬奧會中國隊首枚金牌。賽場上除了運動員個人的發揮,其他因素對比賽成績的影響也不可忽略,服裝就是其中之一。北京服裝學院劉莉教授帶領研發團隊打破了中國冬季運動比賽服依賴進口的狀態,實現了超世界水平的“中國造”。
2019年,北京服裝學院作為牽頭單位獲批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冬奧”重點專項“冬季運動與訓練比賽高性能服裝研發關鍵技術”項目應運而生。作為負責人的北服劉莉教授與其團隊為400多名國家運動員進行了三維測量,追蹤運動員的動作,細化研究運動員的皮膚伸展規律,進而精細化設計比賽服的結構,最大程度符合運動員的動作規律。例如,中國速度滑冰隊運動員高亭宇的賽服製作,從模型入手到面料製造,曾經對比過56種服裝結構,並篩選出最適合中國運動員技戰術特點的比賽服結構,經風洞測試將阻力下降超10%。
據劉莉教授介紹,賽服的研製背後有強大的科技助力。國家體育總局在2020年建成兩大兩小體育風洞,對冬季運動項目的每支隊伍都進行了運動姿態的科學化評價與矯正。冬奧賽服所用的所有面料和設計都要提前進行風洞測試,服裝減阻可以直接影響比賽成績,速度提高0.01秒都可能形成關鍵突破。在風洞裏吹過900個小時,110件不同款式,逐步確定各速度類項目的比賽服減阻設計。
此外,劉莉教授團隊為雪上項目設計了“堡壘”綜合保暖裝備,針對女性運動員的戶外加熱坐墊、保持體能的加熱T恤、加熱馬甲,針對鋼架雪車項目方便穿脫的“快拆熱褲”,都是立足冬季訓練的專項開發。為保存實力,降低“非戰鬥”減員,劉莉教授研究項目組為每一個高山運動員配備了護具和背甲,使用吸能緩釋材料設計成柱狀陣列抗衝擊結構,運用3D打印實現體型定制,兼顧減阻和防護作用。目前劉莉教授項目組研發的面料性能已經超越了海外採購技術,既防切割,又柔軟可穿。(記者 雷嘉)
-
北京服裝學院專家揭秘中國冬奧首金戰衣設計
2月5日晚,中國短道速滑隊獲得本屆冬奧會中國隊首枚金牌。北京服裝學院劉莉教授帶領研發團隊打破了中國冬季運動比賽服依賴進口的狀態,實現了超世界水平的“中國造”。2019年,北京服裝學院作為牽頭單位獲批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冬奧”重點專項“冬季運動與訓練比賽高性能服裝研發關鍵技術”項目應運而生。
-
京張高鐵“一日一圖”保障北京2022年冬奧會運輸
昨天,2022北京新聞中心舉行北京、張家口軌道交通服務保障專場新聞發布會,介紹冬奧鐵路運輸服務保障情況。王勇介紹,為更好服務保障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鐵路在京張高鐵列車上專門成立了“雪之夢”乘務組。
-
北京全市公園等春節冰雪活動接待游客近16萬人次
春節七天長假,京城的公園風景區共迎來475萬人次游客,其中11家市屬公園共接待171.27萬人次游客,陶然亭公園、天壇公園和北海公園的游客數量位列前三。
-
北京2022年冬奧會特許商品至少持續銷售到6月底
2月4日,王府井工美大廈北京2022官方特許商品旗艦店,市民在選購商品。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北京冬奧特許商品吉祥物造型擺件。2月5日下午,位於賽特奧特萊斯商場內的冬奧官方特許商店門口,等待進店的長龍排出近兩百米,每次限流10余名顧客入內。
-
國家速滑館“冰絲帶” 再度誕生冬奧會紀錄
昨天,在北京冬奧會速度滑冰男子5000米比賽中,瑞典名將范德普爾奪得冠軍,並創造了新的冬奧會紀錄。本報記者 鄧偉攝 本報訊(記者 趙曉松)昨天,北京冬奧會速度滑冰男子5000米決賽在國家速滑館“冰絲帶”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