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曉濤正在“涉奧遠程事故處置”專席上值守。記者 安然攝
車子撞了,雙方司機不下車、不見面,更不用為了是誰的責任而糾纏不清,一切調查、取證、定責乃至最後的理賠,都由電話另一端的交警在電子眼的協助下完成——這樣的技術,在北京已經成為現實。
日前,記者走進交管局指揮中心大廳,北京市交管局事故處交警楊曉濤坐在大廳“涉奧遠程事故處置”專席上,眼睛盯着屏幕上剛剛啟用的奧林匹克專用車道的運行情況。楊曉濤告訴記者:“兩年前開始建設‘遠程易處理’平台的時候,真沒想到能遇到奧運‘閉環’,更沒想到成熟後的遠程事故處置系統,能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時期,解決奧運交通的大問題。”
此時,他面前的電腦上,路面監控探頭正迎着鏡頭前飄散的雪花,將焦點對準一個鄰近路口的最內側車道,兩輛車因並線發生了輕微剮蹭,專席與司機的通話已經建立,楊曉濤正在告知司機:“和您發生剮蹭的是冬奧交通保障車輛,正在‘閉環運行’,所以那輛車的司機不會下車,也不會開窗,由我直接處理這起事故。”
“這個我知道,新聞上説了。”社會車輛司機答道。“現在需要我幹什麼?”
楊曉濤説:“其實也不用幹什麼,我們正在找剛才剮蹭時候的監控視頻,馬上就找到,請稍微等一會兒。”
這句話倒是引發了司機的好奇:“你們不派個民警過來看看嗎?你們離那麼遠,知道剛才是怎麼蹭上的嗎?”
“您通過後視鏡觀察一下,現在您的右後輪,是不是正軋在線上?”楊曉濤拉近了鏡頭,連續説了司機所駕駛車輛的幾個特徵。電話另一端的司機頓了頓,左右觀察一下,發現所有細節都對,不再發出疑問,看起來顧慮已經打消了。
2020年2月中旬,交管局第一代事故“遠程易處理”系統上線,經過一年多的運行之後,於去年春天全面升級為2.0版“警保合作遠程易處理”,當時記者就曾在交管局事故處遠程易處理中心見識過這套系統,只是在這套日常使用的系統裏,還需要當事司機下車、拍照、上傳視頻,然後再挪車,最後由民警定責、發放電子定責文書,由雙方司機簽字回傳。而現在展示在記者面前為冬奧會服務的系統,連司機下車拍視頻的步驟都省略掉了。
原來,奧運專用車一旦發生事故,報警通話接通之後,交管局勤務指揮處會同時調取事發地點監控錄像,查找當事車輛,回放剛剛事故發生的過程,再由專業事故民警確定雙方責任。楊曉濤説,奧運專用車輛都是“點對點”運行,行駛線路預先報備,沿途絕大多數路段能夠實現探頭全覆蓋,如果實在出現了巧合,事故地點沒有視頻記錄,或者事故過程複雜,確實難以遠程定責,遠程專席則立即協調勤務指揮處,指派巡邏民警或者專業處置人員到現場處置。
很快,這起事故的視頻資料查找到了,固定證據後,楊曉濤立即通知雙方:“請挪車,離開行車道。”接下來的流程,就和北京市民發生事故後的處置方式完全一樣了,一直與楊曉濤保持&&的社會車輛司機平靜地接受“並線時影響後車通行,負全責”的定責,從接到報警到雙方在電子文書上簽字,共耗時7分鐘。
楊曉濤告訴記者,1月4日起,“涉奧遠程事故處置”專席就已設置在指揮中心內,將一直運行到奧運安保結束,團隊中的幾名民警全天24小時輪班在崗,確保此類交通事故能夠用最快的速度、最安全的方式解決。(記者 安然)
-
民警24小時輪崗守護北京2022年冬奧會專用車安全
日前,記者走進交管局指揮中心大廳,北京市交管局事故處交警楊曉濤坐在大廳“涉奧遠程事故處置”專席上,眼睛盯着屏幕上剛剛啟用的奧林匹克專用車道的運行情況。很快,這起事故的視頻資料查找到了,固定證據後,楊曉濤立即通知雙方:“請挪車,離開行車道。
-
冬奧有線電視專網電視節目信號已全部開通
根據冬奧組委需求,冬奧有線電視專網還將在競賽和開閉幕式場館提供“場館本地信號服務”。
-
前瞻:中國速滑期待新突破
北京冬奧會速度滑冰比賽將於2月5日至19日在國家速滑館“冰絲帶”舉行,將産生14枚金牌,是本屆冬奧會産生金牌最多的項目。
-
《中華冰雪運動文化圖典》中英文版出版
《中華冰雪運動文化圖典》(中英文版)一書近日由學苑出版社出版。
-
北奧集團正式交付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體育展示娛樂工作
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體育展示娛樂匯報演出現場,演員表演《京劇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