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6米高“冰球運動員”長這樣,國內最大冬奧地景作品亮相。記者 閻彤攝
這兩天,兩位6米高的“冰球運動員”在海淀區五棵松冰球館南側綠地上玩起了“對抗”——這是目前國內單體體量最大的冬奧地景雕塑景觀,光木塊就用了2萬多塊12立方米。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兩個“冰球運動員”肩膀擠着肩膀,冰球球桿也抵在一起形成一個X形,雖然整個身軀都是舊木塊深深淺淺的原木色,但卻充滿了力量感。
這組地景雕塑名叫“拼搏”。北京市園林古建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設計師李晟介紹説,從有這個意向到設計定稿再到完成,耗時近1年,僅製作過程就有3個多月。
“因為是在冰球館旁,我們就想以拼搏的冰球運動員意象為主景,體現一起向未來,共赴冬奧之約的主題精神。”李晟説,選擇地景藝術的表現形式,是因為它在豐富城市景觀的同時最大限度地利用園林廢棄物,充分踐行了綠色冬奧的理念。
雕塑看似粗獷,其實還有“小心機”,比如運動員胸口處特意用木頭搭接出竹節的造型,寓意着胸有成竹。
除了這組地景雕塑,海淀區園林綠化局在其他區域的冬奧景觀佈置中也充分利用了園林廢棄物。比如圍繞主賽場五棵松、首體奧運場館周邊以及主要聯絡線三環、四環、長安街延長線、中關村大街、紫竹院路等鋪設的彩色覆蓋物,就是以園林廢棄物加工而成。這些有機覆蓋物在草地留白處鋪成大面積的色塊、色帶,既環保又美觀,總鋪設面積達到1.37萬平方米,在節點位置還擺出了冬奧元素圖案,為冬季的北京增添一抹亮色。(記者 孫穎)
北京要聞
-
6米高“冰球運動員” 國內最大冬奧地景亮相海淀
6米高“冰球運動員”長這樣,國內最大冬奧地景作品亮相。雕塑看似粗獷,其實還有“小心機”,比如運動員胸口處特意用木頭搭接出竹節的造型,寓意着胸有成竹。除了這組地景雕塑,海淀區園林綠化局在其他區域的冬奧景觀佈置中也充分利用了園林廢棄物。
-
北京冬奧會賽事直播將用上全球首&5G+8K轉播車
北京冬奧會期間,觀眾從電視屏幕上看到的短道速滑和花樣滑冰賽事直播,將由全球首&5G+8K超高清轉播車承擔。昨天,記者在採訪現場觀看到的8K視頻色彩細膩流暢,特寫鏡頭中運動員的汗滴、髮絲全都清晰可見,視覺衝擊力極強。
-
超6000小時精彩內容 北京冬奧會從雲端向全球轉播
雲上轉播將帶來更豐富的觀看體驗,提供類似“子彈時間”的高自由視角觀賽特效。幾十路視角和信號傳輸至雲端,在智能算法的支持下,將可在雲上進行快速3D建模,帶來更流暢的觀看畫面。
-
北京冬奧村正式開村 首日迎來約360名新“村民”
昨天是北京冬奧村開村的日子,冬奧村內各參賽代表團的旗幟迎風飄揚,迎接八方賓客。另據介紹,北京冬奧村內的三大區域運行區、居住區、廣場區都有準確明了的指路牌和標誌標識。
-
北京市3.6萬名“延慶鄉親”上崗冬奧會志願者
在八達嶺國際會展中心南廣場,城市誌願者們為行人指路。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舉辦在即,1月23日,約3.6萬名“延慶鄉親”志願者上崗冬奧會的城市誌願者,圍繞城市誌願服務、冬奧宣傳推廣、城市運行、冬奧接力四方面展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