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創新技術助力口技藝術煥發新“聲”
2022-01-28 09:11:15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網北京1月27日電(郭宇靖、周粵婷)“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清代文學家林嗣環的《口技》一文朗朗上口,將傳統技藝的神奇精湛刻畫得入木三分,令人印象深刻。近日,依託空間音頻技術,數字內容團隊“愛范兒”與口技演員方浩然創作的口技錄音《三聲萬物》上線,為通過新技術手段傳承推廣非物質文化遺産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口技項目第四代傳承人,方浩然致力於探索更符合現代社會以及年輕人口味的方式來推廣口技。年僅31歲方浩然坦言:“雖然國家一直鼓勵傳統文化復興,但依然抵擋不了流行文化的衝擊,年輕人願意學這個的非常少。”

  “百戲”之一的口技起源已久,流行於中國古代民間。表演者用口、齒、唇、舌、喉、鼻等發聲器官模仿大自然各種聲音。為使聽眾身臨其境,表演者會通過調整聲音遠近變化的微小差別來營造真實的“空間感”。方浩然介紹,為了適應現代傳播方式,口技表演被搬上熒幕,許多口技錄音作品在網絡上傳播。但由於傳播介質的改變,口技表演者為現場效果所設計的“空間感”,經過麥克風以及數字信號後大打折扣。

  “空間音頻技術有望解決口技在線上傳播中‘空間感’缺失的問題。”愛范兒首席內容官何宗丞介紹,相比普通音頻,空間音頻讓音樂中的一道道聲音擁有了方位感,音樂從左右升級到了四面八方,這與口技表演注重的“空間感”不謀而合。

  據了解,《三聲萬物》通過用口技表演模擬自然場景,同時利用蘋果公司空間音頻創造的3D沉浸式聲場精確還原了口技中不同聲音與位置的關係,不僅展現了最新數字音頻技術的魅力,還重現了口技現場表演的奇妙體驗,讓欣賞者通過網絡也能隨着聲音空間轉變“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據介紹,《三聲萬物》上傳到蘋果音樂之後,將有來自超過165個國家和地區的用戶可以直接在耳機裏聽到具有“空間感”的口技表演。

  方浩然説:“藝術需要成長才能印證它的生命力,而科技則是像口技這樣聲學技藝最大的催化劑。”在《三聲萬物》中,方浩然用口技模擬了動物及風雨雷電等36種音效,僅關於鳥類的音效就達到了13種。

  何宗丞&&,數字技術是當前最好的載體,是創作者對科技與文化內核的深切洞察與實踐創新,讓傳統文化再次煥發生命力,實現傳統表演技藝的新形式呈現和國際化傳播。

+1
【糾錯】 責任編輯: 畢尚宏
北京要聞
北京西城:核酸檢測進行時
北京西城:核酸檢測進行時
向冬奧出發 展現志願服務風采
向冬奧出發 展現志願服務風采
京城“小哥驛站”暖人心
京城“小哥驛站”暖人心
“雙奧”志願 夢想成真
“雙奧”志願 夢想成真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308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