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13日電(記者李春宇)13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北京冬奧組委、延慶賽區、張家口賽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綠色冬奧和可持續發展工作情況,併發布《北京冬奧會可持續發展報告(賽前)》(以下簡稱報告)。

植被良好的河北崇禮喜鵲梁景色(2017年8月24日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 攝
北京冬奧組委總體策劃部部長李森&&,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籌辦工作始終踐行“綠色辦奧”的理念,並將籌辦工作與城市和區域發展緊密結合,促進了地區生態環境改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報告總結了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目前可持續發展的階段性成果。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和國際殘奧委會主席帕森斯分別通過視頻對報告的發布&&祝賀。巴赫&&,北京冬奧組委採取了多項舉措,降低碳排放,保護環境,兌現了北京冬奧會為中國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的承諾。
帕森斯説,報告內容翔實,充滿了可持續發展的亮點。隨着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籌辦工作不斷推進,無障礙設施在北京、張家口兩地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殘疾人運動和殘疾人事業發展取得長足進步,有力促進了當地社會和環境發展。

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建成智慧場館。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在場館的賽後利用方面,李森介紹,北京冬奧會使用了6個2008年北京奧運會場館,所有新建場館在規劃設計階段就充分考慮了賽後利用的問題,制定了賽後利用計劃。賽後,冬奧場館將積極申辦、舉辦高水平賽事,場館也將四季運營,全面向社會公眾開放,實現場館和地區的聯動發展。
在北京冬奧會的籌辦過程中,清潔能源的建設與利用是實現“綠色辦奧”的關鍵。北京冬奧組委規劃建設部部長劉玉民&&,通過發揮主辦城市的資源優勢,北京冬奧會的電力供應基本上是依託現有的城市市政電網,以及既有規劃建設的電網資源,不需要新建其他的電力設施。
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雪上項目比賽主要集中在延慶賽區和張家口賽區,為保障賽事用雪質量,參照全球範圍內雪上項目重大國際賽事的舉辦情況,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也採用人工造雪。北京冬奧組委新聞發言人嚴家蓉介紹,北京冬奧會人工造雪系統採用目前世界最先進的高效節水人工造雪設備和智能化造雪系統。總體來看,人工造雪需水量有限,不會對區域用水安全和生態環境造成影響。

工作人員操作造雪機在張家口賽區國家越野滑雪中心進行造雪作業。新華社發(武殿森攝)
北京市延慶區區長於波説,在延慶賽區,生態保護和冬奧工程建設一體推進,“山林場館、生態冬奧”的核心設計理念由藍圖變為了現實。延慶賽區在北京冬奧會的籌辦過程中,高標準完成賽區生態修復,以“避讓”為第一原則保護動植物,同時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和水資源循環利用。
河北省張家口市副市長、市籌辦冬奧會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劉海峰&&,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及早啟動了造雪準備工作,通過收集地表徑流、雪融水等舉措,在保水、蓄水和節水三個方面,實現了造雪用水和保護生態環境的雙贏。此外,崇禮區的森林覆蓋率也已超過70%。
據悉,北京冬奧組委將在賽後發布《北京冬奧會可持續發展報告(賽後)》,全面匯總賽事籌辦和舉辦全過程的可持續性成果。
編輯:張悅姍、鬱思輝、王浩宇
-
約大牌|北京冬奧組委部門負責人系列訪談之媒體運行部部長徐濟成
閉環管理是北京冬奧媒體運行和以往最大的不同,對此徐濟成打了一個比喻。
-
《北京冬奧會可持續發展報告(賽前)》發布
據悉,北京冬奧組委將在賽後發布《北京冬奧會可持續發展報告(賽後)》,全面匯總賽事籌辦和舉辦全過程的可持續性成果。
-
冬奧場館搶先看 設計師詳解"冰球館"裏形象景觀
國家體育館冬奧會形象景觀經理楊忠軍給您介紹,這些場館的景觀佈置都有哪些特色和亮點。
-
北京冬奧會城市景觀佈置即將全部到位
據了解,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及周邊景觀佈置工作已完成90%。
-
在北京,讓全球冬奧健兒吃上“家鄉菜”
英國烹飪界流行的馬祖林、法國餐館常用的韭蔥……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蔬菜供應商除了向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個冬奧村供應黃瓜、西紅柿、白菜等常規鮮切蔬菜外,還針對不同國家和地區運動員的味蕾做足了文章,讓他們在享受高水平比賽的同時,也能在北京找到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