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綠色冬奧和可持續發展工作情況,並答記者問。北京冬奧組委總體策劃部部長李森&&,籌辦以來北京冬奧組委會同北京市政府、河北省政府及相關方面聯合研究制定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可持續性計劃》,從環境正影響、區域新發展、生活更美好三個方面構建了工作框架,共包括12項行動、37項任務和119條具體措施。籌辦6年多來,努力把綠色辦奧理念落實到籌辦工作全過程,並將籌辦工作與城市和區域的發展緊密結合,促進了地區生態環境改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形成了一批可持續成果。
實現“山林場館生態冬奧”目標
李森&&,我們在奧林匹克歷史上第一次把“大型活動可持續性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社會責任指南”三個國際標準進行整合,建立了北京冬奧組委可持續管理體系。
針對雪上項目主要分佈在山區的情況,採取措施從設計源頭減少對環境的影響。規劃設計前進行了植物本底調查,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從避讓、減緩、重建、補償等方面確定了保護措施。通過就地、近地、遷地措施保護賽區植物,通過設置動物通道、布設人工鳥巢、規範施工行為等多種措施降低對賽區動物的影響,並同步開展生態修復。多種途徑收集、儲存和回收利用雨水和融雪水,高效利用水資源。通過種種措施,守護了賽區的青山綠水,實現了“山林場館、生態冬奧”的目標。
嚴格實施低碳管理。充分利用北京奧運會場館,從源頭減少碳排放。同時,我們建設低碳場館,所有場館都達到了綠色建築標準,4個冰上場館使用了新型二氧化碳製冷劑,建成超過5萬平方米的超低能耗示範工程,全面使用低碳能源,賽時全部場館常規能源100%使用綠電。構建低碳交通體系,節能與清潔能源車輛在賽時車輛中佔比超過了8成。在此基礎上,積極拓展碳補償渠道,北京和張家口兩地政府將林業碳匯捐贈北京冬奧會,中國石油、國家電網、三峽集團也為北京冬奧會贊助了碳中和産品,通過這些措施,北京冬奧會將全面實現碳中和。
場館將向社會大眾體育健身提供服務
針對場館賽後利用問題,李森&&,新建的全部場館都制定了賽後利用計劃,北京冬奧會的競賽場館都是世界一流的場館,賽後將繼續申辦舉辦高水平的國際賽事和國內的一些賽事,真正通過高水平的賽事,來帶動場館的運營,也為冰雪運動的發展出力。
除了競技比賽外,場館將向社會大眾體育健身提供服務,所有的新建場館在規劃設計之初就充分考慮了如何向公眾開放這個問題,比如“冰絲帶”的冰面是1.2萬平方米的全冰面設計,就是考慮到如何向社會開放,大道速滑主要是用外圈400米跑道,場芯部分將有兩塊標準冰場,這是創新的部分,賽後可以同時容納2000人上冰。再比如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在規劃設計時,下方1/3處比較緩的地方給大眾留了一個出發區,也是為在賽後開放提供條件。
另外,在山區山地場館的規劃建設中,從賽區整體出發,充分考慮了春、夏、秋三季運營的問題,利用賽區的人文歷史和自然生態優勢,建立戶外運動項目,比如健身跑、越野跑、山地自行車、登山攀岩等,並加快發展區域特色旅游休閒、山地度假、戶外運動等産業,實現場館四季運營。
人工造雪優先利用收集貯存的天然降水
關於人造雪的問題,北京冬奧組委新聞發言人嚴家蓉介紹,北京冬奧會雪上項目比賽主要設在延慶和崇禮山區,這兩個地區有較多的天然降雪,為減少人工造雪的用水量提供了前提條件。從實際用水量來看,延慶賽區賽時需水量佔當地現用水總量的1.6%,佔當地水資源量的4‰。張家口賽區賽時需水量佔崇禮區用水總量的9.8%,佔崇禮區水資源量的2.8%。此外還通過制定賽區供水安全保障、污水處理、節約用水等措施,提升賽區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滑雪場也優先利用收集貯存的天然降水、地表徑流等作為人工造雪的水源。我們的人工造雪系統採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高效節水設備和智能化造雪系統,能夠根據外界環境動態保持最佳造雪效率,有效避免了水資源浪費。總體來看,人工造雪需水量有限,不會對區域用水安全和生態環境産生影響。
嚴家蓉&&,從全球範圍雪上項目舉辦情況看,為了保障比賽用雪質量,國際上的重大賽事基本上都採用人工造雪。因為和自然雪相比,人造雪可以改變粒徑、含水量和硬度,這樣有利於滿足不同比賽場地的需求,而且人造雪比自然雪的性狀更穩定,在被壓雪、平整、注水之後,更容易整備成狀態一致的雪道。從比賽的角度來講,這樣的狀態一致的雪道,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更公平。(記者 李如意)
-
冬奧場館賽後向公眾開放 山區山地場館將四季經營
今天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綠色冬奧和可持續發展工作情況,並答記者問。嚴家蓉&&,從全球範圍雪上項目舉辦情況看,為了保障比賽用雪質量,國際上的重大賽事基本上都採用人工造雪。
-
“快護暖美”!科技助力打造冬奧健兒戰衣
2021年12月4日,劉莉在北京服裝學院內的國家冬季運動服裝裝備研發中心服裝展示區域處,展示團隊研發出來的冬季運動服裝。
-
滑行助推器——我為冬奧冰雪訓練“加速度”
2021年11月3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院路校區附近的一處空曠場地,柯鵬(右)與他的碩士研究生張藝鳴(左)、劉暢飛進行助推器實驗。
-
北京城市副中心新設市場主體同比增長10.27%
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從通州區市場監管局獲悉,去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市場新設市場主體21624戶,同比增長10.27%,市場主體總量全市排名第4,創5年新高。據了解,通州區市場監管局對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推行“證照分離”改革,企業申報登記事項後,登記機關後&審查“秒批”,營業執照立等可取。
-
節前北京新發地市場蔬果品種豐富供應充足
” 新發地農産品批發市場董事長張玉璽介紹,昨天新發地市場蔬菜供應量為2.2萬噸,加權平均價是每公斤3.49元,去年同期是每公斤4.46元,同比下降21%。在精品水果交易區,“國産水果大王”董廣景正在整理着展示的水果,雲南的蓮霧、枇杷,廣西的柿餅,福建的葡萄柚,四川的果凍橙……各種各樣的水果琳瑯滿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