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北京兩會期間,北京市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常務副主任、首席科學家丁洪接受採訪。新華網 劉文敏 攝
新華網北京1月7日電(吳文詡 劉文敏)北京市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常務副主任、首席科學家丁洪在北京兩會期間接受專訪時&&,中國科研環境正越來越好,高層次人才為中國科技發展注入新鮮力量。
新華網:近年來中國科研大環境有哪些重大變化?中國科學家不斷取得豐碩成果的主要原因是哪些?
丁洪:近年來,中國科研大環境取得巨大變化。特別是在十八大以後,變化非常明顯。我2008年回國,之前18年在美國學習工作,剛回來時我還感覺到中美之間的科研環境還有差距,但現在感覺差距越來越小,甚至有些領域已經顛倒過來了。
我覺得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國經濟實力快速增長,經濟實力的增長帶來科技經費投入的大幅增加。現代科技是需要投入的,投入的增加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助推器。
二是中國吸引了大批海外歸國學者,現在國家高層次人才總量很大,人才資源給中國科技注入新鮮力量。
三是在軟環境方面,中國的科研體制機制發生了很大變化。無論是高校、科研院所的預聘制,積極鼓勵青年人創新,還是新型研發機構這樣更加靈活的機制,甚至科技企業的參與,比如華為、阿里巴巴的研究院等等,都給中國科技的軟環境帶來了新的力量。
新華網:描述一下自己心中的中國科學夢想?您覺得它距離實現還有多遠?
丁洪:我心中的中國科學夢想標準還是蠻高的,那就是成為世界科技強國,走向世界科技頂峰。中華民族歷史悠久,非常具有創造力。我希望,在未來新一輪科技的新突破進程中,中國始終站在前沿,提及新發現、新突破都有中國科學家的身影。
當然,這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我覺得只要在保持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堅持保持對科學研究的投入,政府和人民都對科學始終重視,可能在10年、20年內就會變得更好。
新華網:談一談對北京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有哪些具體建議?
丁洪:提一個比較具體的建議,就是建立科學研究容錯機制。以前中國科研經費非常少,所以科研經費的使用就非常謹慎。但是,我們知道在科學研究上經常會有失敗,要做頂尖研究,要做原創研究或者顛覆性研究,失敗率是非常高的。所以,我們應該抱着積極的心態鼓勵冒險,也要容忍失敗。
-
北京市政協委員丁洪:中國科研環境正越來越好
北京市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常務副主任、首席科學家丁洪在北京兩會期間接受專訪時&&,中國科研環境正越來越好,高層次人才為中國科技發展注入新鮮力量。
-
北京市政協委員李俊清:加強京西廢棄礦山生態修復 共建美麗北京
2022年北京兩會期間,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林業大學生態與自然保護學院教授李俊清接受採訪時建議,應進一步加強京西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共建美麗北京。
-
我與冬奧的故事 | 滑雪吧 爸爸
爸爸覺得凱文的平衡性非常好,有滑雪的潛質。
-
北京:推動&&節水條例 深入開展“清管行動”
北京市市長陳吉寧6日在北京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北京今年將推動&&節水條例,深入開展“清管行動”。
-
中國冰雪健兒全力衝刺北京冬奧 "國字號"加緊備戰
距離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只有不到一個月時間,各項目“國字號”隊伍正厲兵秣馬,為實現“全面參賽”的目標加緊備戰。在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和單板滑雪平行大回轉項目中,中國隊已成功激活東道主參賽名額,這將是中國男子雪上技巧首次亮相冬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