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用親身經歷破迷局
2021-12-27 14:33:00 來源: 北京晚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反詐情景劇《我們都是藍馬甲》劇照。

  一聽説孫子着急用錢搶救,老李二話沒説就轉給對方2萬元,得知被騙後老人絕食,他的老伴兒恨鐵不成鋼,將一碗麵條倒扣在老李頭上……北京藍馬甲老年巡講團首次亮相,就用一出精彩的反詐情景劇《我們都是藍馬甲》征服了觀眾。這支老年巡講團的平均年齡65歲,他們將真實生活案例搬上舞&,警示大家防範電信詐騙。

  “老李”被騙的心痛他也有過

  藍馬甲老年巡講團的首批成員在50人左右,他們是一群愛好文藝的退休老人。在劇中扮演老李的是退休老人王大力,他今年66歲。

  “我小時候就喜歡唱歌、跳舞,9歲時曾被保送到戲曲藝術學校,但家裏交不起學費,最後只能放棄。”王大力退休前是一名中學美術教師,退休後才重拾愛好,開始學習話劇表演。今年8月,藍馬甲向社會招募有文藝特長的老年志願者。看到招募信息,王大力和幾個老夥伴一起報了名。

  “老李這個角色平日裏是個很自負的人,總覺得‘誰能騙得了我’?他還經常埋怨別人,‘你們貪心才會上當受騙’。結果他自個兒卻栽了,覺得丟臉丟大了,又怕老伴兒數落,所以才會賭氣鬧絕食。”演出時,王大力將老李被騙後覺得沒臉見人的勁兒演得活靈活現,透着點兒電視劇《都挺好》裏蘇大強的影子。王大力説,他很能體會老李的心情,因為他也有過被騙的經歷。

  幾年前,王大力在潘家園被騙子設局下套,跟朋友借了5000塊錢買下一隻“和田”玉兔。他本以為撿了大便宜,結果被鑒定是假貨。“當時就是不想吃飯那個勁兒,真是太難過了。”

  鄰居的慘痛遭遇她記在心中

  劇中將一碗麵條扣在老李腦袋上的古阿姨的扮演者,是61歲的退休老人劉文明,她曾連續三年被評為北京市優秀文化志願者。

  劉阿姨也是退休後才開始接觸並學習話劇表演的,沒想到玩着玩着越搞越大。2016年,她以社區為依託成立了北京心語話劇團,義務為大家演出。

  劉阿姨對網絡電信詐騙深惡痛絕。“我有個老街坊,遇到冒充公檢法詐騙的騙子,退休工資被騙光了。兩位老人不敢告訴子女,被騙當月,靠大家一百、兩百地接濟,他們才勉強挨到下個月領退休金。”四五年過去了,兩個人的錢沒要回來,孩子也不知情,一家人還因此鬧過彆扭。

  劉阿姨積極報名加入了“北京藍馬甲老年巡講團”,成為了一名志願者。“除了對戲劇表演的熱愛,我們也想用力所能及的方式為反詐宣傳貢獻力量。”加入藍馬甲老年巡講團後,劉阿姨在與年輕志願者的接觸中,學會了更多的反詐常識,她將這些知識帶回社團、社區以及家庭中,傳授給更多的身邊人。

  “身邊人被騙的例子令人痛心,我們願意出份力,也許我們的一句提醒就能避免一個家庭受到類似的傷害。”劉阿姨説。

  導演説

  希望觀眾笑着識破詐騙套路

  今年8月,一份《老年人數字生活現狀調研》報告顯示,老年人最擔憂的手機操作問題中,“害怕被騙”居於首位。

  “反詐情景劇中的故事來源於生活中的真實案例,通過與警方溝通、採樣,在此基礎上做了一些改編,放大了戲劇衝突。”游家為是這部反詐情景劇的導演。閒暇時,他會去養老驛站、養老院做義工,還成立了朝陽戲劇社,為中老年戲劇愛好者進行表演培訓。“我也快奔50的人了,關愛老年人就是關愛未來的自己。”

  藍馬甲是在國家反詐中心、工信部反詐中心指導下,由各地政府部門、志願者組織、支付寶等企業共同參與的公益志願行動,主要提供數字助老、防騙知識普及、金融安全知識講座等社區公益志願服務活動。今年3月以來,“藍馬甲”志願者已經走進全國40多個城市、超過3200個社區。通過社區民警、志願者現場講解、手把手教學的方式,為老年人提供智能手機培訓、防範網絡詐騙等服務。

  如今,游家為也正式加入藍馬甲志願者,“用情景劇的形式傳遞反詐知識,老年觀眾更容易接受,希望他們笑着、看著就把套路牢記心中。”游家為説,北京藍馬甲老年巡講團的成功首演是一個好的開頭,未來他會進一步挖掘北京本地老年人喜聞樂見的戲劇形式,將反詐宣傳堅持下去。(記者 張蕾)  

  (原標題:藍馬甲隊裏老人演戲還真棒 他們用親身經歷破迷局)

+1
【糾錯】 責任編輯: 畢尚宏
北京要聞
北京:體驗無人駕駛地鐵
北京:體驗無人駕駛地鐵
寒冬體驗“老北京”風情
寒冬體驗“老北京”風情
賽場 職場 再登戰場
賽場 職場 再登戰場
歡樂冬日
歡樂冬日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204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