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發表在國際知名醫學期刊《柳葉刀》上的一篇論文顯示,我國自主研發的一種基於造影圖像評估血流動力功能的新技術——定量血流分數(QFR)檢查術,在其指導下進行冠脈介入治療可提升治療精準度,降低35%的術後1年不良事件風險。

配備了QFR檢測儀的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導管室。(受訪者提供)
“我國每年有近100萬人次接受介入治療,其中,99%的患者都是由醫生目測血管狹窄程度決定治療策略,有一定的誤診率。我們最新發表的研究證明,定量血流分數檢查術指導下的造影,較傳統的醫生靠目測血管狹窄程度決定治療策略相比,可顯著降低35%術後1年不良事件風險。”論文的通訊作者、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導管室主任徐波教授&&。
徐波介紹,定量血流分數檢查術的另外一個核心功能就是在手術中幫助醫生精準決策是否要放支架、怎樣放支架,並預估放支架後的效果。對於患者來説,可以做到精準治療,減少過度醫療帶來的經濟負擔。
據悉,定量血流分數檢查術是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原創技術,由上海交通大學陳亞珠院士、涂聖賢教授團隊自2008年起開始理論研究;2015年着手技術轉化落地;2017年完成中國註冊臨床試驗,同時進入國家藥監局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通道;2018年獲得國家藥監局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
涂聖賢介紹,通過定量血流分數檢查術這種基於冠脈造影的計算冠脈生理學評估技術,可在手術中實時分析、反復測量,無需使用壓力導絲或血管擴張藥物,更易融合到常規的冠脈介入診療流程中,為臨床提供了一項簡單、易行、準確的冠脈生理學評估技術。對於普通的冠心病患者來説,定量血流分數的檢查是完全無創的,避免了有創檢查的痛苦。
據介紹,這項全國26家醫院參與、對3847名進行冠脈造影/介入治療的心絞痛及梗死急性期後的冠心病患者的臨床研究發現,與傳統的造影指導的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相比,QFR指導的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可顯著改善患者1年臨床終點。QFR指導組的患者具有更低的心肌梗死和缺血驅動的血運重建發生率,且無論是支架植入數量、對比劑用量、輻射劑量,還是手術時間均顯著低於造影指導組,資源消耗更低。(記者林苗苗)
-
我國自主研發無創檢查術降低冠脈介入治療術後不良事件風險
我們最新發表的研究證明,定量血流分數檢查術指導下的造影,較傳統的醫生靠目測血管狹窄程度決定治療策略相比,可顯著降低35%術後1年不良事件風險。
-
向世界提供奧運場館建設運營的“中國方案”——專訪北京國資公司董事長岳鵬
-
北京新增6例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1例無症狀感染者
在11日召開的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龐星火介紹,10日23時至11日11時,北京新增6例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1例無症狀感染者。
-
北京:物流基地全力應對“雙十一”物流高峰
-
民法典有話説|租借京牌指標 陷入經濟糾紛後 車輛該如何維權?
下面一起來聽北京市順義區人民法院法官的講解,了解車輛的實際購買人遇到這種情況後,該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