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0月26日電(記者俠克)一台3D打印定制化部分髖關節置換術,日前在北京積水潭醫院矯形骨科順利完成。這標誌着我國骨科專家在股骨頭壞死治療領域,為患者提供了3D打印技術支持的全新治療方案。
“關節活動的時候覺得不卡頓了,疼痛也明顯減輕了。”年僅20多歲的患者小昭(化名)手術後説。此前,該患者髖關節股骨頭壞死,壞死區已經塌陷,髖關節疼痛已明顯影響正常行走,下蹲和髖關節旋轉時有卡頓的感覺,嚴重影響到正常生活。
股骨頭壞死好發於中青年,致殘率高。據《中華醫學雜誌英文版》(CMJ)2015年報道,我國現有超過800萬罹患股骨頭壞死的患者。而作為一種進展性疾病,股骨頭的壞死往往會經歷壞死面積由小到大的過程,同時疼痛和髖關節功能障礙給年輕患者的生活帶來巨大困擾。
北京積水潭醫院矯形骨科主任周一新介紹,對於剛剛出現股骨頭塌陷,但關節間隙良好,髖臼側未出現顯著磨損的病人,傳統治療只能選擇全髖置換,不得不犧牲髖臼側正常軟骨,股骨側也要丟失大量骨質。能否在恢復關節面的同時又保留尚未壞死的關節結構,是許多患者關心的問題。
針對疾病的階段性特徵,結合患者需求,北京積水潭醫院矯形骨科專家團隊結合利用3D打印定制化假體的優勢,設計了治療股骨頭壞死的創新術式——定制化部分髖關節置換術。使用3D打印可以根據病人股骨頭壞死區域的大小和外形,製備病人特異性髖關節部分置換假體,可以盡最大可能替代壞死和毀損的骨軟骨,又最大可能地保留健康組織。
在獲取患者的CT及MRI數據後,專家團隊設計並製備了符合患者股骨頭壞死塌陷區大小參數的個性化定制假體。通過術中相應器械的精準定位,將塌陷區組織精準切除,而後植入了定制化假體。假體穩定牢固,其表面與股骨頭正常軟骨面實現了平滑的過渡。手術過程順利、流暢,術後患者關節活動度恢復正常。術後影像學檢查顯示定制化假體大小完美契合原壞死塌陷區大小,健康骨質得以保留。
北京積水潭醫院矯形骨科副主任醫師楊德金説:“此方案可以為股骨頭壞死已有塌陷的病人保留股骨頭,消除疼痛,改善和恢復關節功能,避免全髖關節置換。未來可能會在關節面材料上有進一步改進,從而降低磨損,使其結構和功能都更接近正常股骨頭。”
-
3D打印定制化部分髖關節置換術在京完成
一台3D打印定制化部分髖關節置換術,日前在北京積水潭醫院矯形骨科順利完成。
-
北京大學“薪火班”:聚焦基層治理現代化主題
北京大學日前舉辦選調生返校培訓“薪火班”三期,全國29個省區市組織部門推薦的95名學員及帶隊幹部相聚燕園,聚焦基層治理現代化主題,開展培訓。
-
北京“兩區”建設:251項任務已落地實施215項
截至目前,北京“兩區”方案涉及的251項任務已落地實施215項,其餘36項大多數既是涉及一些深層次問題的改革,也是一直被關注的高含金量政策,將繼續加大力度推動政策實施。
-
北京冬季奧林匹克公園正式揭牌
10月26日,北京冬季奧林匹克公園正式揭牌。
-
清華大學數據治理研究中心《中國數字政府發展研究報告(2021)》出版
清華大學數據治理研究中心日前出版《中國數字政府發展研究報告(2021)》,匯集社會科學、數據科學和計算科學的跨學科視角,圍繞我國數字政府建設的研究主題,從戰略地位、發展測評、理論探討、實踐研究和典型案例五個部分進行系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