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9日)從朝陽區發改委了解到,近三年,從朝陽遷入通州企業稅收總體規模超過8億元,今年1-8月朝陽引導區內2543家企業落戶通州,其中稅收超百萬元的企業有7家。
據介紹,從2018年開始,朝陽區與副中心全面加強協作,結合副中心産業發展定位,落實兩區協同發展工作機制,緊盯區內擬尋找增量空間的存量項目,以及擬遷出本市的重點企業,圍繞通州區重點發展的信息軟體、商務服務以及文化産業,建立跨區全流程遷移服務體系,實現企業無感遷移。“在朝陽區的引導下,從朝陽遷至副中心的企業,總體呈現三個特點:經濟貢獻大、百萬以上企業數量逐年增加、與副中心産業發展方向匹配度較高。”朝陽區發改委相關負責人&&。
從企業經濟貢獻看,遷入通州企業稅收總體規模超過8億元。2018年以來,朝陽區共支持、引導7486家企業從朝陽遷至通州,稅收總體規模約8.4億元。近三年,稅收超百萬元的企業遷出數量逐年增加,三年遷出企業數量分別為12家、16家、22家。2020年共三家稅收超1000萬元的企業遷至通州,涉及稅收3.9億元。今年1-8月,稅收超百萬元的企業有7家,2020年形成稅收1970.7萬元,佔總量的34.5%。
記者了解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有七大産業集群定位,包括總部經濟、財富管理、文化旅游、文化科技、尖端芯片、IT信息軟體、智能製造。從朝陽遷出的企業也呈現出高度行業匹配的特點。今年已經完成稅務關係遷移的1843家企業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企業佔507家,租賃和商務服務企業佔312家,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企業262家,批發和零售業企業255家,以上四大重點行業企業共計1336家,佔比72.5%。
此外,朝陽區成立了對口協作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各項結對工作,制定並印發了《朝陽區與通州區産業協同發展結對工作方案》,提出項目對接引進、企業服務聯動、園區(樓宇)招商運營等七方面工作任務,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動副中心和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記者 李澤偉)
(原標題:多舉措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 朝陽7486家企業落戶通州)
-
朝陽7486家企業落戶通州
記者昨日從朝陽區發改委了解到,近三年,從朝陽遷入通州企業稅收總體規模超過8億元,今年1-8月朝陽引導區內2543家企業落戶通州,其中稅收超百萬元的企業有7家。
-
大運河重點河段2025年全面還清
2021北京(國際)運河文化節在通州區大運河森林公園漕運碼頭開幕。開幕式上發布《北京市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對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目標進行部署。
-
科技創新聯盟帶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4400多平方米的面積,可全天候工作,不受自然環境影響,並自動模擬不同地區稻田的自然狀態。為加快選育高産優質天津小站稻品種,天津市農科院歷時三年,投資近2000萬元,建成了京津冀規模最大的智能化水稻育種溫室基地。
-
第二十四屆北京國際音樂節開幕
在同為黨員的著名指揮家張國勇帶領下,樂團攜手蘭州音樂廳合唱團,以“在燦爛陽光下”合唱交響音樂會拉開了第二十四屆北京國際音樂節的大幕。在如同朝陽驅散黑夜的陜北民歌《東方紅》中,音樂會正式開啟,張國勇揮起雙手,精準地調動起每個聲部的昂揚情緒。
-
外國選手點讚“相約北京”速度滑冰中國公開賽
昨天,“相約北京”速度滑冰中國公開賽繼續在國家速滑館進行。“相約北京”速度滑冰中國公開賽是北京冬奧會的首個國際測試賽,也是國家速滑館迎來的首個國際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