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慶期間,位於蕪合高速的巢湖服務區,衝上熱搜成為“網紅”打卡點,“內外兼修”的改造成果給旅客帶來驚喜。近年來,安徽交控集團以建設交通強國和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為抓手,堅持學黨史辦實事,對服務區板塊加強制度和資金保障,加大升級改造力度對標全國先進同行,逐步提升旅客出行幸福感、獲得感。
微縮巢湖“現身”高速服務區

11月1日,在新改造的巢湖服務區內,10米高的玻璃穹頂挑起,帶來明亮通透的視覺體驗。面前一道溪水在假山奇石間奔流而下,與涼亭、石橋相映成趣,四週鮮花點綴,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仿佛走進了山水園林,徹底顛覆了人們對高速驛站的傳統印象。“大廳湖面呈現‘心’形,是合肥靚麗名片巢湖的微縮版。”服務區負責人介紹,該服務區改造時整體以“水天凝碧、巢湖在心”為設計理念,設置鏡面水池、徽派門樓、景觀松石等,將輕鬆寫意融入高速出行。

外有顏值、內有“智慧”。這裡的“智慧公廁”帶來更多驚喜,公共衞生間入口處引導顯示屏,實時顯示男女剩餘廁位、使用時間等信息;內部採用4D空氣循環系統,每個廁位內均有獨立出風口,在硬體上最大程度保證無異味;盥洗室水龍頭自動感應,提供24小時恒溫水;設置了淋浴間和洗衣房,為貨車司機群體提供一站式的人性化服務。

洋務運動領袖李鴻章、新文化運動旗手陳獨秀、“兩彈一星”元勳鄧稼先……讓人意外的是,服務區除了自助餐廳、安徽本土特色小吃、奶茶、數碼體驗店之外,另有一處安徽名人館分館,在這裡可以了解到安徽歷史文化名人。
“網紅效應”拉開升級序幕
這不是安徽服務區的第一個“網紅”,2019年以來,省會周邊的京&高速豐樂服務區、滬陜高速新橋服務區則在連續兩年的春運前實現“蝶變”,而且各有特色。
2020年升級的豐樂服務區依託5G、物聯網、AR、VR等新興技術,對服務區數據進行全面融合,增強高速服務吸引力。旅客戴上VR眼鏡可“體驗”酒駕、毒駕、疲勞駕駛等感受,警示教育更加直觀;通過連接省內一些景區的全景攝像頭,可以身臨其境、“雲游四方”;同樣“雲體驗”的還有智能試衣鏡,能夠虛擬用戶三維全身畫像,網上靈活搭配衣服髮型,充滿互動樂趣。這裡的衞生間也有“黑科技”,當一些會産生異味的指標濃度達到界值時自動觸發啟動排風風扇等設備,提升如廁環境和感受。
新橋服務區由於靠近新橋機場,設置了全國首個服務區候機樓,提供訂票、值機、送站、航空信息諮詢等一站式服務,豫東南、鄂東、皖西北地區客運班線乘客在這裡換乘機場巴士,至少節約1.5小時。該服務區在改造中新建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傳播黨的理論方針政策,並延伸志願服務。服務區內知名品牌餐飲、百年老字號小吃等應有盡有,提供商業綜合體式全方位服務,特別是升級後便利店內開設“皖美智造”專櫃,提供省內各地土特産,助力地方經濟發展。
綜合服務水平有力提升
日前,在安徽交控集團服務區轉型升級推進會暨巢湖服務區開業典禮上獲悉,今年,該集團預計投入4億余元專項資金用於服務區升級,對標全國標杆、行業先進,“十四五”期間還將繼續加大投入重點改造18對服務區,努力將服務區打造成為高質量出行的體驗平台、“消費公路”的商業價值創新平台、集團乃至全省的形象展示窗口。目前,龍門寺、肥東、濉溪、君王、八公山、千軍等一批老舊服務區正在實施改造。

在硬體升級的基礎上,該集團旗下驛達公司持續解放思想,大力豐富服務業態、創新服務內容,陸續引進了肯德基、麥當勞、老鄉雞、耿福興等一批知名品牌,“萬佳”便利店內2000余種商品,大大豐富服務供給;開展“廁所革命”,建設標準化公廁和一批司機之家、母嬰室、第三衞生間等人性化設施,提高司乘人員的出行體驗。此外,在96對服務區安裝電動汽車充電站的同時,還與蔚來汽車合作在新橋、香鋪、周潭等10余處服務區建立新能源汽車換電站,車主只要將車輛開到指定地點,換電站自動固定並控制汽車完成換電,整個過程僅需4分鐘,大大提高了新能源車輛的加電效率,使“加電比加油更快”成為現實。每年,驛達服務區引進新業態50余個,涉及衣食住行游購娛各方面,同時,服務區通過延伸高速收費站“微笑服務”,開展“驛達迎客松服務”,及時幫助旅客解決出行難題,每年發生好人好事數百件。
黨史學習教育中堅定初心使命
“服務區的轉型升級,是學黨史辦實事的具體舉措。”驛達公司相關負責人&&,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該公司一方面通過硬軟體升級完善開創服務新局,另一方面也通過賡續紅色血脈激發前進動力。
滬蓉高速梅山服務區地處在紅軍故鄉、將軍搖籃金寨縣,國慶期間,這裡多了一座紅色文化展館,以雕塑、圖片、史料文字等方式講述了1919年至1949年期間金寨境內的革命故事,展示着金寨縣59位開國將軍和當地組建的12支紅軍隊伍。旅客不下高速就能了解當地紅色文化。在與其相隔約80公里的長嶺關服務區,長眠着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時期犧牲的11位烈士,服務區所在黨支部每年都會組織前去祭掃。今年,該公司主動&&地方政府,投資進行大面積修繕,擴大場地、提升環境、完善設施,進一步保護好身邊的紅色資源,引導服務區工作人員堅定理念信念,傳承紅色基因,圍繞為出行旅客服務的初心,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如今,這一“紅色專線”也成為該集團開展紅色教育的重要基地。
服務司乘、服務地方。近年來,該公司在助力鄉村振興等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在主動對接周邊鄉村常態開展“手拉手”志願幫扶行動的同時,探索出一條“産業幫扶+原輔材料採購幫扶+消費幫扶+就業幫扶+愛心幫扶”五位一體特色互助模式,比如陸續在7對服務區開設的“三個農民”“慎城有禮”“印象碭山”等地方産品展銷館以及在便利店裏設立的鄉村振興專區、專櫃,有力帶動地方經濟發展,促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支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