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3 11/29 10:21:20
來源:雲南日報

普洱市景東縣:守好生態家底 做好山水文章

字體:

景東亞熱帶植物園。記者 沈浩 攝

  2022年11月,被命名為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種植晚熟芒果4.1萬畝實現産值1.68億元

  實現畜牧業産值28億余元

  獲得國家級認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48個

  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9.22億元

  景東彝族自治縣牢牢把握主題教育“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總要求,聚焦高質量綠色發展回答“五道思考題”,堅定不移走生態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持保護優先、制度引領、合理利用,走出一條從靠山吃山到愛山護山再到育山富民的生態發展之路。

  推進生態文明制度建設

  強化綠色發展保障

  健全生態保護組織體系。景東縣成立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工作領導小組等12個議事協調機構,統籌推進全縣生態文明建設。推行“河湖長+檢察長+警長+校長+水文監測”“林長+檢察長+森林警長”等協調聯動工作機制,常態化開展巡河護水、巡山護林。成立全國首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巡迴檢察室和訴訟服務中心,率先開通公益訴訟“隨手拍”舉報&&,拓寬法律監督渠道。掛牌成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紀檢監察中心,推動紀檢監察和人大、行政、司法、輿論等各類監督有效融合,構建起上下貫通、左右銜接、內外聯動的“一盤棋”監督格局。

  健全生態保護制度體系。該縣深入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強生態文明法治建設,頒佈景東縣環境保護條例、無量山哀牢山保護管理條例等專項法規,在全國率先印發實施生態文明建設考核激勵辦法,縣鄉兩級全覆蓋編制環境保護規劃,制定大氣污染、水污染、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等工作方案,逐步構建科學完善的生態保護制度體系,實現在法治軌道上從嚴從長精準施治,多項制度創新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

  強化生態轉化要素保障體系。景東縣圍繞破解生態産品價值實現融資難題,率先成立金銀山水發展有限公司,推動生態資源—生態資産—生態資本的轉化,2023年前三季度,全縣綠色信貸餘額23.8億元,佔傳統信貸餘額比重的19%,同比增長136%,佔比及增長率均為普洱市第一。建立與中國科學院、浙江大學等院校專家合作機制,邀請一批專家常駐景東,為物種資源保護、科學研究、價值實現提供技術支撐,推動科研成果在景東轉化。選聘森林管護員、生態護林員,在充實工作力量的同時,也讓近萬名困難群眾走上“生態路”、吃上“生態飯”,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同步提升。

 推進生態資源價值轉化

  探索綠色發展路徑

  因地制宜發展生態農業。立足資源優勢、生態優勢、氣候優勢,景東縣在山區、半山區種植茶葉、烤煙等經濟作物,在陡坡地種植核桃、甜龍竹等經濟林木,不斷探索發展林下經濟。在河谷地區大力發展果蔬産業,到2023年,種植晚熟芒果4.1萬畝,實現産值1.68億元;種植甜脆玉米、蘿蔔、豌豆等大宗蔬菜15.25萬畝,實現綜合産值9.8億元。搶抓浙江大學定點幫扶機遇,研發推廣小香蕈種植,實現産值3000余萬元,帶動種植群眾人均增收1萬餘元。全面推進規模化養殖,建成規模以上肉牛養殖場58個,推動無量黑山羊、無量烏骨雞、生豬規模養殖,實現畜牧業産值28億余元。聚焦打響農業生態綠色有機品牌,舉辦“無量論茶”高峰論壇,推出“無量八部”普洱茶品牌,培育景東核桃、紫膠等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6個,認證登記國家級綠色品牌49個,推動一批景東名特農産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國。

  加快發展綠色食品加工業。圍繞提高農産品附加值,實施延鏈補鏈強鏈工程,建成蔬菜精深加工生産線、核桃精深加工生産線、肉牛屠宰加工廠,加快推進無量山哀牢山普洱茶産業園、現代蔬菜産業園、設施農業産業園建設。積極培育玉景、榮景、呈景等一批“景字頭”龍頭企業,獲得國家級認證新型經營主體48個,在全省129個縣(市、區)中位列前10。

  全域發展生態旅游業。圍繞打造“大美之土 無量景東”旅游名片,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構建無量山、哀牢山和瀾滄江、川河、者幹河“兩山三水”旅游康養帶。推動景東亞熱帶植物園開園,加快景東文廟、無量劍湖、文井土林、雙河溫泉等景點景區開發,穩步推進安定彝族特色小鎮、龍街森林康養小鎮、文井農旅小鎮建設,挖掘殺戲、大幫腔、羊皮舞等非遺文化資源,舉辦火把節、無量山狂歡節等系列節慶活動,全方位多角度宣傳景東、展示景東,提升景東的知名度、美譽度和旅游吸引力。2023年前三季度,全縣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9.22億元,同比增長11.14%,連接滇中、滇西北、滇西南三大旅游區的樞紐效應逐漸凸顯。(記者 沈浩 胡梅君)

【糾錯】 【責任編輯:徐華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