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通訊:“增進了解才能減少誤解”——一名普通美國人與中國的難忘邂逅
2017-11-12 12:32:37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華盛頓11月11日電  通訊:“增進了解才能減少誤解”——一名普通美國人與中國的難忘邂逅

  新華社記者陸佳飛 劉晨

  51歲的莫琳·詹金斯是美國馬利蘭州的中學教師,2009年她第一次去中國旅遊時恰逢中國農歷春節。走在北京著名的商業街王府井大街上,詹金斯和家人巧遇民間藝人在表演舞龍、舞獅慶賀春節。正是這一次“邂逅”,改變了詹金斯對“中國龍”的誤解。

  “對于很少有機會直接接觸到中國文化和中國社會的美國人來説,有時我們的偏見來自美國媒體對于中國的偏見。當媒體在描述中國發展時配上公眾懼怕的西方文化中的‘惡龍’,你很難不受影響,覺得中國的確對我們構成了威脅。”詹金斯告訴記者。

  “但當我真正與‘中國龍’面對面時,這個被打扮得有些花裏胡哨的傢夥帶給我的不是壓迫感,而是節日的歡快氣氛。”她説。

  帶著一絲疑惑,回國後的詹金斯通過查閱資料和詢問身邊的華裔朋友,了解到“中國龍”與西方文化中的充滿攻擊性的“惡龍”並不同。“中國龍”象徵著吉祥、風調雨順。

  作為一個移民國家,美國素來被稱作“文化大熔爐”。但包括中國歷史研究學者、哈佛大學教授包弼德在內的多名學者都曾感嘆,普通美國民眾對于中國的認識和興趣還遠遠不夠。

  詹金斯告訴記者,她時常把與“中國龍”相遇的這段經歷告訴自己的學生,鼓勵他們以開放的心態去接觸和了解其他國家和文化,尤其是像中國這樣舉足輕重的大國。

  “既然美國無法、也無意去阻止中國發展,那我們就應該考慮怎樣去與中國和平相處。增進了解是第一步,除此之外我想不出還有什麼其他途徑。”詹金斯説。

  與詹金斯僅10天的中國行不同,美國黑人青年邁克爾·福特和中國的“邂逅”已有好幾年。2010年他決定去中國留學時,並不是因為了解和喜歡中國文化,而僅僅是因為機會難得。

  “在此之前,我對中國毫無了解。可以説,當時是毫不猶豫地背起行囊前往這個我完全不了解的遙遠國度。”福特説。

  7年後的今天,福特用熟練的漢語引用老子的“千裏之行始于足下”,表示自己當年邁出的第一步點燃了他現在對搭建中美人文交流橋梁的熱情。

  過去幾年,在兩國政府的大力支援和推動下,中美之間的溝通得到了進一步加強,雙邊關係發展勢頭良好。今年,兩國宣布建立並全面啟動了外交安全對話、全面經濟對話、執法及網絡安全對話、社會和人文對話的四個高級別對話機制。

  “軟實力”概念提出者、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教授約瑟夫·奈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對中美間增進了解的各項舉措予以肯定。他説,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中美兩國進行溝通和對話越多,就越能避免出現對彼此過于消極和負面的臆想。

  約瑟夫·奈告訴記者,中美兩國在一些問題上難免存在分歧,認為兩國應該在所有問題上看法一致的觀點反而有違常理,但對于盲目視他人為敵人的做法也同樣應該保持警惕。

點擊查看專題
點擊查看專題

+1
【糾錯】 責任編輯: 馮文雅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濟南:大熊貓園內散步盡享美好春天
濟南:大熊貓園內散步盡享美好春天
長興花香浮動 正是踏青好時節
長興花香浮動 正是踏青好時節
雨後西湖晴歸來
雨後西湖晴歸來
新疆塔裏木:棉花播種忙
新疆塔裏木:棉花播種忙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98011121942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