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專家:“國家自主貢獻”彰顯中國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力
2015-07-01 16:44:11 來源: 中國日報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二、自主貢獻彰顯了中國政府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力度

  中國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正處在工業化、城鎮化的過程中,面臨著發展經濟、消除貧困、改善民生、保護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等多重挑戰。中國的自主貢獻是在充分考慮自身國情、發展階段和現實能力以及發展中大國國際責任擔當的前提下提出的,反映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最大努力,完全符合公約對發展中國家締約方的要求。即使與有關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自主貢獻也是有力度的。

  按實現峰值的發展階段比較,中國實現峰值比發達國家早,人均排放水平低。從各國達峰時的人均GDP水平來看,歐盟是在2萬美元(2005年不變價,下同)左右實現穩定達峰,美國是在4萬美元左右剛剛達峰且不穩定,有些發達國家在5萬美元時仍未達峰。中國政府預計到2050年左右實現全面現代化,2030年左右中國達峰時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均GDP在1萬美元左右。從各國達峰時的人均排放來看,美國、德國和英國的人均水平分別為19.5噸、14.1噸和11.3噸,而據測算中國達峰時人均排放不會超過10噸。這表明中國自主貢獻的峰值目標是有力度的。

  按不同時期的碳強度指標比較,中國碳強度下降率比大多數發達國家要快。中國的自主貢獻要求碳排放強度到2030年比2005年降低60%-65%,意味著2005-2030年期間碳強度年均下降率必須維持在3.6%-4.1%。美國和歐盟1990年以來的碳強度年均降幅都約為2.3%,低碳轉型表現突出的英國和德國也僅為3%和2.5%。根據經合組織的經濟預測分析,美國如果能實現2025年相比于2005年溫室氣體下降26%-28%,其年均碳強度下降率約為3.5%-3.6%,歐盟如果能實現2030年相比于1990年溫室氣體下降40%,2005後年均碳強度下降率約為3.2%。這表明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即使和發達國家相比較,中國自主貢獻的碳強度目標也是有力度的。

  按非化石能源消費量比較,中國的增長量更大。2005-2030年,非化石能源比重將從7.4%提高到20%。到2030年,即使中國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60億噸標準煤以內,非化石能源消費量仍要達到12億噸標準煤,將比2005年增加10億噸標準煤以上。歐盟計劃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佔比達到27%,比中國高7個百分點,但從實際增量看,非化石能源消費量增量比2005年僅增長4億噸標準煤左右,比中國少了約6億噸標準煤。這表明,中國非化石能源消費的發展目標也是有力度的。

  三、 自主貢獻符合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客觀需要

  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是中國政府的一貫立場。不論是“十一五”期間提出的“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建立兩型社會”,還是現在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都把應對氣候變化作為一項重要任務,納入了國民經濟中長期發展規劃。中國提出的自主貢獻反映了我國應對氣候變化一貫的政策和行動,體現了中國政府實現綠色低碳發展轉型的決心,順應了人民對“碧水藍天”的渴望和建設“美麗中國”的期待。

  自主貢獻是中國政府應對氣候變化一貫政策的延續。為了應對氣候變化、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中國政府先後把提高非化石能源比例、降低單位GDP能源強度和碳強度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約束性指標。到2014年年底,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佔比由2005年的7.4%上升到11.2%,單位GDP能耗較2005年下降了29.9%,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較2005年下降了33.8%。2014年非化石能源消費總量達到4.8億噸標準煤,是2005年的2.5倍,2005-2014年期間形成節能能力13.1億噸標準煤。預計2020年非化石能源比例將提高到15%,單位GDP碳強度較2005年下降40%-45%,為我國實現自主貢獻所提出的2030年各項目標奠定了堅定的基礎。

  自主貢獻可以形成發展轉型的倒逼機制。實現自主貢獻的各項目標,既需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也需要改善能源結構,更需要樹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綠色消費理念。因此無論是排放峰值目標的實現,還是提高非化石能源的比例,都需要增加低碳投資、提高綠色供給。僅擴大非化石能源消費一項,就需要在2016-2030年期間新增核電裝機1億千瓦、水電裝機1.5億千瓦、太陽能裝機3億千瓦和風電裝機4億千瓦,形成龐大的低碳發展産業體系,屆時非化石能源年發電量達到4萬億千瓦時,與美國當前的總發電量相當。根據國家氣候戰略中心的初步估計,今後16年期間,提高能源效率、發展非化石能源以及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低碳産業的總投資將超過40萬億,形成産業規模23萬億,對GDP的貢獻率超過16%。因此自主貢獻也是對中國綠色發展轉型的重要貢獻。

  自主貢獻順應了人民對建設“美麗中國”的迫切願望。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是也産生了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等嚴重的環境問題,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和土壤污染問題日益加劇,尤其是大氣污染已成為人民的“心肺之患”,“碧水藍天”成為人民的奢望。大幅提高環境質量,不僅是2030年前中國發展面臨的艱巨任務,也是2050年實現全面現代化的基本要求。實現自主貢獻的目標,不僅可以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為全球實現應對氣候變化目標作出中國應有的貢獻,同時也可以優化能源結構,減少煤炭和石油等化石能源消費,顯著降低各種污染物排放,為改善生態環境、特別是改善大氣質量奠定良好的基礎。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1
【糾錯】 責任編輯: 鐘玉嵐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濟南:大熊貓園內散步盡享美好春天
濟南:大熊貓園內散步盡享美好春天
長興花香浮動 正是踏青好時節
長興花香浮動 正是踏青好時節
雨後西湖晴歸來
雨後西湖晴歸來
新疆塔裏木:棉花播種忙
新疆塔裏木:棉花播種忙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0341279735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