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港媒:習近平訪俄向西方發出信號
2013-03-22 07:11:09 來源: 新華國際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德國之聲電臺網站3月20日報道】題:習近平上任伊始首訪俄羅斯

    作為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的第一個國家是俄羅斯。現代史上,中俄兩國的關係用“復雜多變”來概括絕不過分。在中國人眼裏,俄羅斯以及之前的蘇聯先是作為榜樣,後來成了敵人,現在又成為夥伴。目前,兩國之間的關係雖被定義為“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但實際上被利益和目的所驅使,毫無情感可言。圖賓根大學中國問題專家舒伯特教授在接受德國之聲的訪談時認為,中俄之間的夥伴關係是針對西方的。他説,習近平的莫斯科之行是一種象徵,同時也是向西方放出的信號,即“中國不必鎖定西方,中國可以將目光投向別處”。

    2012年6月訪華前,普京在中國官媒《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指出,“最重要的是,現在任何一個頭腦清醒的政治家,任何一個經濟和國際關係專家都已經意識到,在缺少俄羅斯和中國的參與,在不考慮俄羅斯和中國兩國利益的情況下,任何的國際問題議題都無法討論和落實”。

    【俄羅斯之聲電臺網站3月20日文章】題:習近平對俄的歷史性訪問(作者謝爾蓋·杜濟)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莫斯科的訪問將翻開雙邊關係新篇章。專家稱,定于3月22日的俄中領導人會晤具有歷史意義。

    俄外交部外交學院東方研究教研室主任安德烈·沃洛金表示:“我認為,中國國家主席此訪既有象徵性,也有務實的一面。具有象徵意義是因為,俄正在成為受到特別優待的夥伴。這似乎是對俄外交政策基本方向的回應,俄將雙邊關係置于互信夥伴關係的高度。雙方有共同行動的意願,且不僅在國際政治機構的平臺中。我想這也將成為會談內容。”

    顯然,莫斯科與北京對彼此的興趣日益上升。俄中關係近來取得的進步既與兩國取得的重大發展成就有關,也與國際形勢變化和時代挑戰有關。在克服多年妨礙兩國正常交往的諸多問題後,俄中領導人最終得出了必須發展面向21世紀戰略協作的平等互信夥伴關係的結論。

(未經《參考消息》授權,任何單位、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上一頁 1 2  

+1
【糾錯】 責任編輯: 盧鑒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濟南:大熊貓園內散步盡享美好春天
濟南:大熊貓園內散步盡享美好春天
長興花香浮動 正是踏青好時節
長興花香浮動 正是踏青好時節
雨後西湖晴歸來
雨後西湖晴歸來
新疆塔裏木:棉花播種忙
新疆塔裏木:棉花播種忙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99051244887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