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石油人逐夢灘海奏響“冰與火之歌”
2019-03-14 17:28:30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天津3月14日電 題:石油人逐夢灘海奏響“冰與火之歌”

  新華社記者 毛振華

  春意漸濃,大地披綠。但在渤海灣畔的埕海2-2人工島上,海風依舊肆虐。

  “島上氣溫總要比陸上低許多。”迎著從渤海吹來的刺骨海風,白殿剛把工服裹得更緊了。

  埕海2-2人工島像一顆明珠,鑲嵌在渤海灣畔的灘海中。這座隸屬于中國石油大港油田的人工島有它的歷史使命:石油開採的生力軍。作為大港油田灘海開發公司産能建設部副主任,白殿剛的工作就是鑽研如何在人工島上採出更多石油。

  在人工島上採油,條件不比陸上。路遠,風大,還得耐得住寂寞。

  驅車前往,要經過一段數公里長的進海路。路面不寬,只容得下一車獨行。在路的阻隔下,兩側一面是浮冰,一面是海水,分外明顯。

  2006年,告別青澀的學生時代,白殿剛來到大港油田,就是踏著進海路,往返于陸上與人工島之間,見證了埕海2-2人工島一步步從無到有,從初創到豐收。

  他説,大港油田探區的灘海、極淺海埋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但是,潮漲一片海,潮退一片泥,坡緩、泥厚、潮差大等種種惡劣海況,成為向灘海進軍的“攔路虎”。大港石油人在海上建人工島,深埋灘海下的“黑色金子”才得以重見天日。

  人工島面積不大,環島漫步一周不過二三十分鐘。但就如同一棵根深蒂固的老樹,地下油管伸向四面八方,輻射方圓數公里。

  “地下管線並行不悖,延伸到島外最遠能達到4公里,最深的井已經打到5700多米。”站在排列成行的油井旁,埕海二區黨支部書記孫高超向記者描述著油井上下的結構。如今,島上開掘出了80多口油井,還有更多的油井陸續開始“服役”。

  除了打井越來越多,這些年白殿剛還有一個突出感受,就是打井越來越快了。他説:“原來打一口3200米的井,少説也得30多天,現如今只用20來天。”

  打井效率提升是油田科技創新結出的碩果。地下井眼軌跡控制及測量技術、油管輸送射孔與電潛泵聯作技術……這些技術成為大港油田“老樹發新枝”的關鍵驅動力。

  島上除了高聳的採油井架,為數不多的建築就是指揮中心了。這裏是整個人工島的“大腦”。

  走進指揮中心二樓監控室,陳敏端坐在電腦前,仔細觀看著顯示屏上的參數變化。“這裏連接著全島164個攝像頭,各處影像一覽無余。”陳敏説,採油終端設備的細微變化會反映在電腦上,從而幫助工作人員做到提前預知及防范風險。

  即使智能操作如此便捷,但陳敏和同事們仍舊要不時走出指揮中心,迎著海風現場巡檢,做到盡可能萬無一失。

  如今,大港油田的陸上油井,單井保持每天2到3噸的産量就算不錯。可在人工島上,單井日産量在40噸以上的不在少數。因此,灘海潛力挖掘被油田寄予厚望,技術革新的腳步也從未停滯。

  不久前,大港油田描繪出了原油年産量到2022年達到500萬噸,並保持較長時期穩産的宏偉藍圖。

  “灘海地區油氣儲量豐富,産量提升潛力依然很大。”在大港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總地質師張家良看來,技術追著困難跑,越是困難當前,創新越要迎難而上,這正是一代代石油人百折不撓的精神本色。

  潮平兩岸闊。站在島中央舉目四望,開闊的渤海海面令人心曠神怡。盡管浮冰尚未消融,海上寒風呼嘯,但石油人採油熱情似火,與寒風一道合奏成一曲奮進新時代的“冰與火之歌”。

+1
【糾錯】 責任編輯: 韓家慧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湖南衡陽:民俗火燈祈豐年
湖南衡陽:民俗火燈祈豐年
春到貝魯特
春到貝魯特
美國暫時停飛波音737 MAX型號飛機
美國暫時停飛波音737 MAX型號飛機
多民族兒童共迎植樹節
多民族兒童共迎植樹節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8061210082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