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江蘇長蕩湖:回歸自然風貌,擁抱綠色發展
2018-12-16 15:22:27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南京12月16日電 江蘇長蕩湖:回歸自然風貌,擁抱綠色發展

  新華社記者王存理、秦華江、劉宇軒

  湖畔沼澤,白鷺掠過, 體態翩躚;蘆葦深處,野鴨嘎嘎,歡暢悅耳。冬日的長蕩湖靜謐遼闊,水天一色。

  號稱“日出鬥金,夜出鬥銀”的江蘇金壇長蕩湖,曾首創全國網圍養殖、大閘蟹出口香港的輝煌,也經歷了守著湖泊借水吃的尷尬。如今,這裏網圍拆除,漁船離水,漁民上岸,還湖泊以天然風貌,走上綠色發展之路。

  向湖而富:首創網圍養殖 品質雄冠江南

  縣志記載,20世紀80年代金壇有專職漁民1218戶4052人。長蕩湖的靜好歲月,編織了漁民的黃金夢。

  “湖區水草茂盛、水位淺,魚蟹豐沛,質地優良。”長蕩湖旅遊度假區管委會副主任周建立説,作為酈道元筆下的“五古湖”之一,長蕩湖水産聞名遐邇。

  長蕩湖畔誕生了蘇南第一批漁業養殖“萬元戶”!改革開放之初,當地水産捕撈和水草採集業一度萎縮,湖泊沼澤化嚴重。當地漁業部門因地制宜,引進開發湖泊網圍養魚技術,設置了全國第一塊網圍。

  網圍養殖獲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重大成果和科技進步等獎項,當地漁民又逐步摸索出網圍養蟹、魚蟹混養等技術。長蕩湖水産獨步市場,漁民的日子紅紅火火。

  “全國螃蟹看江蘇,江蘇螃蟹看金壇。”周建立説。1986年,首批長蕩湖大閘蟹打開香港等地市場。

  從自然捕撈到網圍養殖的率先轉變,長蕩湖開辟了致富坦途。最高時一只螃蟹可以賣到二三百元,漁民通過養殖年收入達幾十萬元,乃至上百萬元。

  竭湖而漁:掠奪式索取 報復性湖殤

  不菲的利潤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下湖養殖。網圍向湖中延伸,一半以上水域被密密麻麻地覆蓋。長年向水裏投放飼料,幾千人在水裏經營勞作,附近企業排放廢水,沿岸居民傾倒垃圾。到21世紀初,原本作為金壇飲用水源地的長蕩湖,水質明顯惡化,部分湖域水質從Ⅱ類降為劣Ⅴ類。

  “年景好、飼養得當,混個溫飽;年景差、污染重,越養越虧。”漁民馮金林感慨,不少漁民望“污”興嘆。“污水入了湖,魚蟹翻白肚。”遭受損失的漁民,甚至擔著死魚爛蟹到政府陳情。

  “死魚死蝦多了起來。一條兩艙小船,裝滿了死螃蟹。”經營70畝水域的蔣決生至今感到痛心,因重金屬超標,湖蟹被香港市場拒之門外。“湖水燒湖魚,現撈現燒”的船菜生意,也難以為繼。

  2007年,太湖爆發藍藻污染,處于太湖上游的長蕩湖被納入整治范圍。

  網圍拆除、漁民上岸,餐飲撤出,漁船拆解。到去年12月,長蕩湖拆除最後60畝網圍。自此,開全國網圍養殖先河的長蕩湖,又第一個全部拆除近7萬畝網圍。禁漁一年,濫捕亂圍徹底消失,喧囂的長蕩湖迎來久違的寧靜。

  養湖而興:生態就是財富 保護才能發展

  “為了讓金壇擺脫過去竭湖而漁的發展模式,走上可持續綠色發展之路,只有幫助漁民脫湖而生。”長蕩湖管委會黨工委書記陳鎖龍告訴記者,金壇為此實現了由生産型向生態型湖泊的轉變。養殖戶的每畝網、每條船、每個捕撈證,都提供了合理補償。以船為家的百余戶漁民辦理了養老保險,住上了安置房,大部分找到了魚塘養殖等新出路。

  68歲的馮金林是第五代漁民,前些年水質差,越養越虧,養老和生計愁斷腸。“現在包塘養蟹效益可觀,有了養老金,一家三代各有一套130平方米的經適房。”馮金林説,漁民過上新生活,打心眼裏感謝生態整治。

  恢復寧靜的長蕩湖開啟了綠色生態發展模式:治水凈水、生態漁業和漁旅結合。對入湖的主要河流綜合整治,將生活污水接入管網,雨污分流。常年放流1000萬尾青蝦、1000萬尾鰱鳙魚、1億只河蟹,實現自然養殖,以漁凈水。建設國家濕地公園,修復入湖口濕地和生態護坡濱湖帶濕地,形成綠色生態屏障。

  長蕩湖漁業由産出向供給轉變:依托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平臺,建成國家級水産資源種質保護區和1000畝保種試驗區,選育河蟹、青蝦等特色水産品種,為養殖提供種業支撐。建設生態浮床、人工魚巢,加快水生植被恢復,修復和重塑生態環境。

  金壇出臺旅遊度假區、濕地公園和生態漁業發展規劃,通過一係列工程措施的實施,恢復生態原貌,再現碧波蕩漾、漁舟唱晚美景。湖區的開發統一由一家公司組織,加快無公害、綠色和有機産品認證,打造培育品牌,提升産品附加值,科學管湖、品牌興湖。

  記者在湖區採訪,但見湖面幹凈整潔,鮮見人蹤船影。湖畔的飲食區,漁火明滅,遊客雲集。而環湖濱的縱深土地上,施工正酣:清淤、復岸、植綠全面展開,數百臺挖掘機、挖土機、渣土車、壓路機、挖泥船、環保吸泥船晝夜施工,一派熱鬧。

  長蕩湖目前已恢復水面10平方公里,整理出土地3萬多畝,湖水恢復到三類水質。今年7月,日供水20萬噸的長蕩湖水廠開始向金壇區供水,結束了從域外調水的歷史。

+1
【糾錯】 責任編輯: 尹世傑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中國兵馬俑展正式向新西蘭公眾開放
中國兵馬俑展正式向新西蘭公眾開放
山東高青:“鳥中熊貓”濕地過冬
山東高青:“鳥中熊貓”濕地過冬
藏羚羊的家園
藏羚羊的家園
一起去看流星雨
一起去看流星雨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6661123860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