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虹起伶仃 粵港澳大灣區再拓通途
2018-10-25 17:24:02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香港10月25日電 題:虹起伶仃 粵港澳大灣區再拓通途

  新華社記者 張歡 郜婕

  中國建設者又一次創造了世界奇跡,問鼎多項世界之最的港珠澳大橋24日正式通車運營。

  這座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跨海通道,全長55公里,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最長的鋼鐵大橋、最長的海底隧道,以及最大、最深、最精準深海無人對接的沉管隧道。它圓了始于上個世紀的伶仃洋聯通之夢,使珠三角成為路網完整的發展區域,點燃了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引擎,並成為大灣區在“一國兩制”下跨境協作的參考范例。

  伶仃一夢成真 珠三角路網完整

  “曾經伶仃一夢,如今天塹通途”,港珠澳大橋的建設者如是形容這座無愧于時代的大橋。

  伶仃洋位于廣東珠江口之外,是珠海、澳門與香港新界一帶的海面。上世紀80年代初期,為促進珠江口東西兩岸經濟聯動發展,香港實業家胡應湘提出了建造跨海大橋的構思,因種種原因而擱置。香港回歸之前,虎門大橋建成。這條跨越伶仃洋的陸上線路,是一條繞行的折線,但卻因為是唯一的通道而車流量超飽和,擁塞不堪。

  廣東省發展改革委主任葛長偉表示,珠三角原本不是一個完整的三角形,在港珠澳大橋建成以後,珠三角南部的“一橫”才真正聯通。

  正是因為這“一橫”的聯通,珠海和澳門從陸路前往香港的平均行程由約3小時縮短為約45分鐘,港珠澳形成了“一小時交通圈”。

  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方舟認為,港珠澳大橋建成以後,直接效益是打通路網,發揮便利三地生活生産的交通功能,溢出效應則是拉動珠三角西岸發展,甚至帶動整個珠三角區域經濟提速。

  通過這條設計壽命為120年的鋼鐵巨龍,西邊的澳門可以與周邊城市取長補短,在更大范圍內發揮休閒旅遊産業特色,也可以深化粵港澳合作吸引更多外來投資;珠海有望成為區域交通樞紐;東邊的香港則可以在珠三角范圍內緩解産業發展的空間需求,並延伸經濟輻射力。

  建設港珠澳大橋是中央支援香港、澳門和珠三角地區更好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如今,這座大橋已經成為國家基建領域、粵港澳合作領域的又一個豐碑。

  發展引擎點燃 大灣區融合加速

  “三地合作的壯舉將不騖于虛聲,可為粵港澳大灣區帶來真正實惠。”港珠澳大橋跨界通行政策研究工作小組組長蘇毅道出了三地對于大橋共同的憧憬和信心。

  港珠澳大橋是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的重要基礎設施,其落成使用將點燃融合發展的引擎。“港珠澳大橋有如打通了粵港澳大灣區的‘任督二脈’。”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如此比喻。

  根據其設計容量,港珠澳大橋每日可以穿梭20萬架次車輛。加上徐徐鋪開的城軌與地鐵“毛細血管”,粵港澳大灣區可形成“一小時生活圈”,人流和物流將大為提速,各類合作也能獲得更廣闊的天地。宜業、宜商、宜居、宜學、宜遊的大灣區藍圖,將從願景變為現實。

  基于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約1.5萬億美元的經濟體量和約6800萬人的人口密度,物理連接還會促進其向國際一流灣區、世界級城市群躍進。香港的金融、航運、貿易,澳門的休閒旅遊,深圳的科創新業態,廣東的完備産業體係和扎實制造業,均可在城市群的聚合效應中發揮更強大的影響力,從而形成要素合理流動、産業合理分工、價值鏈合理布局的增長極。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珠海出席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時表示,大橋的開通有利于香港的角色由“聯繫人”轉向更積極的“參與者”,與粵港澳大灣區內的其他城市共謀發展。

  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也表示,三地無障礙的聯通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創造了更堅實的基礎。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港珠澳大橋還凝聚了另一個共識:因為大橋,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擁有了更多想像空間,未來其輻射范圍有望遠及“一帶一路”乃至全世界。

  跨境協作范例 可資大灣區借鑒

  港珠澳大橋跨境協作的每一小步,都是粵港澳大灣區在“一國兩制”下跨境協作的重要一步。這是因為,港珠澳大橋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先導工程和示范工程。

  方舟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實際上是三地基于“一國兩制”在更高層面、更大范圍的一種跨境融合,涉及很多協調事宜。港珠澳大橋共建、共管、共用的模式是極為寶貴的財富,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了創新性的模板。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介紹,在這次世紀工程的實踐中,三方在“一國兩制”框架下積累了許多基于共同利益而協商解決爭端、協同決策、協調發展的經驗。

  2006年經國務院批準,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成立了港珠澳大橋專責小組。正是有專責小組的協調,大橋項目涉及的中央事權等得以化解。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是由粵港澳三方共同組成的法人單位,其在決策過程中一直採取“一致同意”的協同決策規則。對于大橋項目所涉及的技術標準體係,三地則依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則,充分吸取了香港地區及相關國際標準的長處。

  大橋的三地口岸由三地政府各自負責設立和管理。在此基礎上,毗鄰的珠海和澳門口岸採取了“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創新模式。

  蘇毅表示,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可以借鑒港珠澳大橋“試驗田”的經驗,探討從體制和制度上創新,以頂層設計和基層推進的並行路徑,充分發揮市場和政府各自的作用,使大灣區形成命運共同體,再次展現國家團結發展的強大力量。

+1
【糾錯】 責任編輯: 程瑤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七彩炫菊開出“彩虹”花
七彩炫菊開出“彩虹”花
圓明園銀杏大道進入最佳觀賞期
圓明園銀杏大道進入最佳觀賞期
杭州灣濕地的落日秋韻
杭州灣濕地的落日秋韻
千畝紫菜獲豐收
千畝紫菜獲豐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10691123614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