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造湘潭 産業強市——“新型工業化媒體調研行”湖南站湘潭印象-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14 11:01:48
來源:新華網

智造湘潭 産業強市——“新型工業化媒體調研行”湖南站湘潭印象

字體:

新華網長沙11月14日電(記者趙海軍)11月中旬,北方已入冬,而湘江之畔的湘潭卻依舊生機勃勃。錨定“三高四新”美好藍圖,這座工業重鎮以制度變革引領模式創新,推動普通鋼、燃油汽車、房地産“老三樣”向特種鋼、電動汽車、先進電池“新三樣”加速轉型,連續4年上榜全國先進製造業百強市。11月12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組織的‘新型工業化媒體調研行’湖南站活動走進湘潭,媒體記者們近距離領略了湘潭現代化産業體系的獨特魅力。

産業升級:“三優三特”築牢強基

媒體調研團首先來到湖南省醫療器械産業園,産業園支部書記朱達介紹:“2019年8月,湘潭市人民政府與湖南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簽署合作備忘錄後,園區應運而生。園區按照‘産業規劃+專業園區+綜合服務’模式,堅持‘專業為本、創新至上’理念,依託‘省市共建、先行先試’持續探索改革。)湘潭經開區將其列為‘兩主一特’特色産業,六年來,園區實現了産值稅收飛輪增長。”2023年、2024年園區蟬聯“年度醫療器械標杆産業園區”,在國家經開區整體經濟穩步增長的背景下,今年1-10月産值達到32億元,同比增長29.7%,累計引進企業290余家,取證900余張,形成五大細分領域産業集聚。

朱達提到,園區通過“産業規劃+專業園區+綜合服務”模式,依託省藥監局審評核查湘潭工作站,使二類醫療器械註冊投産周期較省外縮短1至2年,極大降低企業時間成本。(據介紹,園區已累計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等優質主體多家,構建了以一次性醫療器械、高端診療設備為核心的産業體系。

園區內的湖南省華芯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是産業升級的標杆企業,公司副總經理戴超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企業以‘讓健康觸手可及’為使命,專注一次性電子內窺鏡及微創外科機器人領域。”華芯醫療,作為全球一次性內窺鏡的領導者,擁有16000㎡的自動化生産基地,年産能達到40萬支。公司通過收購德國MGB進一步鞏固了硬鏡領域的優勢,並在海外設立了多個研發和銷售中心。戴超凡介紹,企業由牛津大學博士後周震華博士帶領高端團隊創立,首創鉚接蛇骨技術應用於一次性內窺鏡,目前已取得220余項全球註冊認證,擁有1289項知識産權,其中國家發明專利549項,産品覆蓋多個國家和地區。

從醫療器械産業園締造“飛輪式增長”的産業傳奇,到華芯醫療實現“全球認證破兩百”的技術跨越,湘潭“三優三特”産業體系的構建,絕非簡單的業態堆砌,而是精準錨定高端化、全球化戰略的精心布局。園區憑藉專業化服務體系的制度創新築巢引鳳,龍頭企業依託“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的硬實力揚帆遠航,二者攜手構建的“園區賦能+企業攻堅”良性循環,不僅推動高端醫療器械從“零産業”蝶變為“百億級集群”,更彰顯了湘潭從“老三樣”依賴邁向“新三樣”領跑的轉型魄力,為中部老工業城市産業升級提供了可複製的“園區+龍頭”典範。

數智賦能:“三改一擴”激活動能

湘潭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的數智化轉型成果,堪稱“三改一擴”行動的鮮活注腳。媒體調研團隊參觀了5米板軋製線等場景,湘鋼數智化研究院主任龍忠義詳細介紹道:“自2016年以來,湘鋼集團累計投入17億元推進智能製造,實施了近400個智能製造項目,實現了廠區5G專網的全覆蓋,並成功落地了20余個5G項目和45個人工智能應用場景。”他舉例説明,通過AI系統實現棒材表面瑕疵自動識別、廢鋼天車遠程操控等,勞動生産效率從2021年的1580噸鋼/人•年提升至2025年的1737噸鋼/人•年,經濟創效達3億元以上。

據悉,湘鋼搭建了“數智雲+大模型&&”體系,2023年部署的盤古鋼鐵大模型榮獲國際電聯人工智能優秀創新案例獎,中厚板工廠躋身國家首批卓越級智能工廠之列。借助數智改造,企業高端産品佔比由25%躍升至40%,同時打造了國家工業旅游示範基地湘鋼文化園,達成工業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雙贏局面,印證了湘潭製造向“湘潭智造”的深刻轉型。

湘鋼的數智化轉型,是湘潭“三改一擴”行動最鮮活的注解——當傳統鋼鐵企業插上“5G+AI”的翅膀,不僅實現了勞動效率翻倍、創效超10億元的量化突破,更完成了從“規模擴張”到“質量提升”的質變。這種“傳統産業智能化改造+新興技術産業化應用”的雙輪驅動,讓“湘潭製造”不再是重工業化的標籤,而是以數智為核、綠色為底的現代化産業名片,為老工業基地煥新提供了核心動力。

生態優化:“四鏈融合”拓展空間

湘潭創新推行“四長聯動”機制推動“四鏈融合”,湖南崇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監事會主席、工會主席羅碧對此深有感觸。她向記者介紹説:“公司2003年成立,2023年9月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是國家重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依託良好産業生態實現持續突破。”據了解,崇德科技以動壓油膜滑動軸承為核心産業,産品覆蓋15至1400毫米內孔直徑,産品遠銷全球多國。公司建有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突破多項關鍵技術,並擁有120余項有效專利。崇德科技還主持或參與制定了14項滑動軸承國家標準,實施了“一核兩翼”的發展戰略。

這種生態優勢同樣體現在産業協同上。湖南省醫療器械産業園通過“鏈長抓統籌、盟長促配套”等機制,成功引進包括諸多重大項目。湘鋼則與湘潭高新區推進先進鋼鐵材料協同創新,拓展新能源汽車等應用場景。崇德科技借助“校長助研發”機制,與高校開展合作;華芯醫療也通過“校招+職培”模式吸納人才,周震華博士還兼任湖南科技大學實踐導師。全市300多家企業與百餘所高校建立合作的“雙進雙轉”模式,讓人才、科技與産業深度融合,為企業發展注入持續動力。

若將産業升級比作‘硬支撐’,數智賦能視作‘強引擎’,那麼‘四鏈融合’的生態優化便是湘潭産業高質量發展的‘活水源’。崇德科技通過“鏈長統籌、校長助研”的機制創新,成功打破了人才、科技、産業、金融之間的壁壘,實現了上市破局。從單個企業的關鍵技術實現突破,到園區的“集群化”招商落地,再到全市“300家企業+百所高校”的協同網絡,湘潭用制度創新激活生態活力,讓産業發展既具“單點突破”的銳氣,更顯“集群共進”的厚度,為産業強市築牢了可持續發展的根基。

從湘鋼智慧車間的革新實踐,到醫療器械産業園的創新探索;從華芯醫療的海外拓展,到崇德科技的技術攻堅,湘潭以新型工業化為主引擎,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穩步前行。展望“十五五”,這座工業名城將繼續縱深推進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在中國式現代化湖南篇章中展現更大擔當、貢獻更多力量。

【糾錯】 【責任編輯:宮碧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