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遂川:大山溝裏如何工業突圍?-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14 10:06:52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江西遂川:大山溝裏如何工業突圍?

字體:

  曾經的山區農業縣如何在工業經濟上進位趕超?坐擁豐富礦産資源如何“點石成金”?革命老區如何吸引人才集聚?

  江西省遂川縣位於湘贛邊界的羅霄山脈,作為革命老區,過去曾是江西脫貧攻堅的主戰場,長期依賴茶葉、紅色旅游等産業,工業底子薄弱。近年來,遂川縣多舉措激發工業增長動能,工業成績持續亮眼,已經成為縣域發展的一張新名片。2023年,在江西省開發區排名中,遂川工業園區由第67名進位至第27名,2024年繼續進位至第19名,連續兩年獲評江西省級開發區綜合考核第一等次。

  老區發展何以跑出加速度?走進遂川縣的工廠車間一線,答案呼之欲出。

  點石成“金” 聚勢成鏈

  遂川縣位於湘贛邊界的羅霄山脈中段,綿延的大山深處,深藏着豐富的硅礦資源,已探明儲量達5.5億余噸。

  硅基新材料在現代工業中有着廣泛的應用。作為製造半導體芯片的主要原料,硅被廣泛應用於計算機、手機、通信設備等領域,對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它同時也是製造太陽能電池的關鍵材料,對於推動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過去,受到多種因素制約,遂川硅石礦巨大的儲量、良好的開採條件並未産生應有的價值,硅基産業發展長期處於“粗放”階段,生産企業科技含量低,産品附加值低。

  近幾年來,遂川縣着眼資源優勢進行系統布局,鎖定硅基産業為“首位産業”,用“鏈式”思維推動硅礦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布局光伏玻璃、高純石英、覆銅板、人造石英石板材、高純硅微粉及粉體設備等産業,吸引集聚硅基産業上下游企業64家,形成探、採、選、精深加工、衍生産品生産齊頭並進的發展格局,2024年全産業鏈實現營收75.4億元。

  江西上特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從事功率器件芯片研發和生産的企業,其産品廣泛運用於LED、工業控制、汽車電子等領域。走進公司展廳,一片片需要借助放大鏡才能看清內部結構的硅片令人印象深刻。公司總經辦副總經理林建平介紹,在如此細小的硅片上,他們能夠完成開挖溝槽、填充玻璃和鍍金等工序,從而提升芯片性能。

  “遂川縣有着較為完整的産業鏈條,無論是上游原材料還是下游客戶都在周邊聚集,這是我們落戶遂川的重要原因。”林建平説,公司去年8月開始考察,9月便完成簽約,11月實現上線投産,從洽談到落地全程僅用時4個月,今年的營收目標為3億元。

  立足豐富的硅石礦資源,遂川縣用鏈式思維推動硅礦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前端引進堅基礦業、豫順新材料等企業,從事硅石礦的開採及結晶硅微粉的精深加工;中端引進鑫遠基電子、新永海電子等企業,從事覆銅板加工;末端引進法薩實業、恒鑫玻璃等企業,從事人造石英板材、超薄浮法玻璃生産,從而推動全産業鏈發展,加快硅礦石落地生“金”。

  遂川高新技術産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梁金燕介紹,為進一步招大引強,遂川縣制定《遂川縣硅基産業發展規劃》等文件,對用地、用電、金融、能耗等一系列要素予以保障支持;為硅基重點項目“一對一”配備服務專員,組建硅基産業招商局,提供全方位、個性化的“管家式”服務,全程護航重點項目建設,近年來成功簽約中玻項目、深圳中通投資、航博半導體材料等硅基産業項目,一批專精特新和上下游硅基企業紛至沓來。

  據相關數據顯示,2025年1月至6月,遂川縣硅基産業集群實現營收36.53億元,同比增長3%。

  不僅是硅基産業,強鏈補鏈壯大産業集群已經成為遂川縣工業經濟發展的核心抓手。

  在雲旗鋰能(吉安)有限公司的項目施工現場,施工人員忙碌穿梭,大型機械有序作業。遂川高新技術産業園區管委會主任薛朝華介紹,這是遂川縣2025年招引的投資超70億元項目,將建設年産20GWh聚合物鋰離子電池産品生産線,投産後預計年産值118億元、年納稅3.5億元。

  而這個重點項目落地,得益於一場供應商大會的“牽線搭橋”。

  遂川藍之洋科技有限公司是遂川線路板及移動電源産業集群的強鏈壯鏈項目。今年年初,藍之洋公司的供應商大會在遂川縣召開,上下游産業鏈的幾十家合作夥伴應邀出席,其中不乏行業內的頭部企業。

  抓準這一難得的招商機會,遂川縣的領導幹部帶着“四圖五清單”向參會的供應商拋出“橄欖枝”,其中包括産業鏈圖、技術路線圖、應用領域圖、區域分佈圖“四圖”以及集群、企業、項目、問題和政策“五清單”,推介遂川縣的産業發展優勢以及配套需求等情況。這種“按圖索驥”的招商策略,吸引前來參會的雲旗鋰能等企業的濃厚興趣。經過後期多次對接和考察,雲旗鋰能最終決定落子遂川。

  去年以來,遂川縣積極推進高端補鏈、終端延鏈、整體強鏈,通過首位發展硅基産業,提質發展電子信息産業、新能源新材料産業和綠色食品産業,全力推進産業倍增升級行動,加快培育壯大百億産業集群。2025年1月至9月,遂川高新區新增規上企業24家,總量達148家,完成工業産值221億元,新簽項目68個,“拿地即開工”越來越常見。

  借船出海 招才引智

  遂川縣集聚了一批硅基産業上下游企業,雖然具備一定産業基礎,但是在選礦、提純、深加工等方面仍存在技術短板,許多企業面臨共性的技術難題。作為曾經的革命老區,遂川縣的人才資源稟賦不足、創新研發基礎薄弱,如何解決“人才難引進,技術難突破”的發展難題?

  遂川縣的辦法是,撬動國內高端智力資源“借船出海”。2024年10月,遂川縣引進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總院、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上海大學、江西理工大學、江西航博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喀斯瑪匯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科研院校及企業,共同打造集技術攻關、人才引培、成果轉化、企業孵化為一體的高水平科技創新&&硅基研究院,為遂川縣硅基産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走進江西硅基研究院,提純、濾水、烘乾等一系列實驗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着,科研人員正圍繞硅基材料關鍵技術開展攻關。江西硅基研究院圍繞産業鏈、創新鏈和科技鏈,創新“主導産業+研發&&”協同模式,整合科研資源、深化産學研合作,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化水平不斷提升。

  江西硅基研究院負責人高巍凡介紹,研究院構建了“3+1+1”鏈式研發生態體系,包括3個研究中心、1個檢測中心和1個成果轉化中心。其中,3個研究中心專注於遂川硅基産業關鍵核心技術的科研攻關,檢測中心為科學研究提供可靠的檢驗檢測服務,成果轉化中心則致力於推動科研成果的落地應用,“通過整合科技資源,研究院形成高效的成果轉移轉化體系,實現從科技成果到新質生産力的高效轉化,為産業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吉安豫順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産結晶硅微粉、球形硅微粉等産品的企業。硅微粉作為一種填充材料,被廣泛應用於覆銅板中,但由於其硬度較高,打孔時對鑽頭的磨損較大,導致下游客戶的生産成本較高。

  了解到企業這一技術需求後,硅基研究院依託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的研究團隊開展技術攻關,目前已經在實驗室研發出一款符合企業需求的軟性硅微粉,接下來將在中試基地進行驗證,實現科研成果向市場應用轉化。

  不僅是借助高端智力資源搭建科研&&,遂川縣還積極招才引智,着力打造創新創業和人才集聚高地,&&《鼓勵工業企業投資優惠辦法》《實施“遂川英才計劃”加快人才集聚的意見》等一系列文件,建立“一&&一專班”服務機制,通過“一人一策、量身定制”“一事一議、隨到隨辦”等模式,不斷提升引才“磁吸力”,構建多領域、多層次、多方位的人才政策體系。

  此外,遂川縣還支持科創&&、科技企業引進一批能夠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發展高新産業、帶動新興學科的人才。在硅基産業研究院,目前已經入駐科研團隊3個、共建3個産學研基地,吸引60余名科研人才,成為驅動産業創新發展的“強磁場”。

  産業的蓬勃發展和科研&&賦能,正讓遂川縣創新活力澎湃,進一步吸引優秀人才扎根。近年來,遂川縣持續聚焦産業需求,引進重大項目42個、關鍵技術急需緊缺的高層次人才75名,推動産業發展與人才集聚同頻共振。

  除了政策引才,遂川縣還不斷完善配套基礎設施,讓人才引得來、留得住。通過打造以縣城區域為代表的高品質居住生活圈,加快建設人才公寓、人才公園、優質學校和醫院等公共服務設施,做好全周期全要素服務,提升人才工作生活的便利度、滿意度,讓廣大青年人才在這裡“發展有保障、生活不用愁、內心有歸屬”。

  標杆示範 智改數轉

  在江西省法薩實業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智能化生産場景令人耳目一新:AGV小車有序穿梭,機械臂靈活揮舞,AI質檢系統對石英石板材實現高效“秒檢”。公司行政副總經理辛曉春介紹,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傳統的生産模式效率低下,數字化轉型成為企業提升效率、增強競爭力的必由之路。完成數字化改造後,企業産能提升25%,能耗下降12%,産品良品率提高至99.3%。

  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是推動産業轉型升級、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的重要切入點。但是,一些中小企業受到資金與技術的雙重制約,往往面臨“不想轉、不敢轉、不願轉”的難題,轉型動力不足。

  近年來,遂川縣依託電子信息、硅基等産業基礎,不斷完善數轉服務體系,全力推動鏈群共轉,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參與到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共同跑出“智改數轉”加速度。截至目前,遂川縣已有57家企業完成數字化改造,20家企業通過成熟度貫標認證。

  ——標杆示範引領數字化轉型。前段時間,一場數字化轉型“互學互鑒”交流會在江西志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數字化生産車間舉行,吸引全縣20多家線路板企業負責人參加。“相較於傳統車間,智能化車間單條産線勞動強度降低50%,人工成本降低20%,生産效率提高30%,良品率提升10%。”公司副總經理蔣知勝列出的一組數據,讓在場的企業負責人深刻感受到數字化轉型帶來的紅利。

  針對部分企業轉型意願不強等問題,遂川縣通過示範引領,重點打造25家數字化轉型標杆企業,分行業、分層次挖掘推廣轉型典型案例,組織行業內企業開展交流活動,通過開展各産業數改優秀案例“互學互鑒”交流會,激發企業轉型動力,逐步構建起“我要轉”的良好氛圍。

  遂川縣工信局副局長肖林斌&&,硅基産業以法薩實業為標杆,電子信息産業以奧海科技為引領,綠色食品、新能源新材料産業分別以狗牯腦茶業、優科工業為代表,形成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轉型經驗。目前,奧海科技已獲批省級“數智工廠”,志博信科技等5家企業進入“小燈塔”“數智工廠”候選名單。

  ——金融“活水”助力企業轉型。江西歐維星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産手機攝像頭、指紋識別模組,公司經理郭華盛説,當前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産品更新換代快,企業希望購置更先進的技術設備,優化生産流程,但是一直苦於流動資金不足,設備更新遲遲未能開展。得知這一情況後,遂川縣為企業提供了500萬元數字化轉型項目貸款,通過擔保保費補貼和貸款貼息,緩解了企業的流動資金壓力。

  為進一步解決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資金難題,遂川縣設立2000萬元數字化轉型專項資金,用於支持企業開展轉型診斷、實施數字化改造等項目,聯合江西銀行推出“數轉貸”專項金融産品,貸款利率低至3.1%,還款後還可享受1%的財政貼息,顯著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服務生態體系日益完善。為補齊企業轉型的技術短板,遂川縣成立縣級“數轉中心”,組建數字專員隊伍和專家庫,為企業提供“一企一策”診斷服務,遴選22家優質服務商為企業量身定制改造方案,為165家規上企業提供個性化服務,定期舉辦數字化轉型專題培訓,幫助企業培養數字化人才。在資金方面,當地也拿出真金白銀助力企業轉型,企業實施數字化技術改造、智能化升級等項目,軟體投資額達到30萬元及以上的,可按最高12%予以補助。

  截至目前,遂川縣已完成166家企業入企診斷,其中116家規上企業啟動改造,70.73%的企業進入實施階段。通過舉辦數字化轉型供需合作對接會,組織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等23家服務商推介數字化解決方案,並促成企業與服務商現場交流。

  寬鬆有序 優質營商

  堅持政企懇談會制度,推行企業安靜期、超時默許制、輕微首違免罰;建立網格化聯企幫企制度;設立“一站式”企業服務專區,實現“園區事園區辦”……近年來,遂川縣聚焦企業發展痛點堵點,通過營造寬鬆有序的市場環境,打造更優質的營商環境,讓企業更加便捷地享受政策紅利,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江西群鑫強磁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於高性能鐠釹氧化物材料研發與生産的高新技術企業,隨着新能源汽車、風力發電等市場的爆發式增長,公司訂單激增,但其核心原材料價格高昂且波動劇烈,大規模採購需要大量流動資金。市場機遇和發展窗口轉瞬即逝,但公司卻一度因採購資金不足而陷入“有單不敢接”的困境。

  遂川縣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在了解到江西群鑫強磁新材料有限公司的難題後,為其設計了“賒銷採購”的綜合性服務方案。供應鏈公司利用自身資金池,為群鑫強磁墊資約1800萬元,集中採購了一批其生産急需的關鍵材料。群鑫強磁則可根據實際生産進度,分批付款贖貨,極大地緩解了其短期資金壓力。

  “真正的營商環境就是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把工作做在企業最需要的時候。”遂川縣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曾德林&&,截至目前,公司累計投入資金達2億元,已為數十家企業提供強有力的供應鏈支持,解決原材料採購環節的資金周轉困難問題,有效緩解企業發展的資金瓶頸,幫助企業提高産能、降本增效。

  “營商環境是創新發展的基礎,是培育形成新動能新優勢的必備條件。”遂川縣工信局局長劉虹説,當前區域競爭已經從比拼資源政策向拼營商環境轉型,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産力、競爭力,遂川作為革命老區,想在區域競爭中贏得先機,就必須持續打造更優營商環境。

  一方面,推動服務下沉,一站式解決審批事項。遂川縣將分散於全縣42個職能部門的2142個政務服務事項全部集中到縣政務服務大廳辦理,並在縣工業園區設立政務分廳,園區企業全生命周期事項均可在園區分廳辦理,“一站式”企業服務專區可集中辦理審批事項310余項,創建“政務服務一點通”小程序,群眾足不出戶即可查詢窗口設置、辦事所需資料、辦理流程等事項。在園區推廣運用“惠企通”&&,全面落實各項惠企紓困政策,積極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問題。同時,推行包容審慎監管,不斷優化“首違輕微免罰”等制度,為企業發展營造寬鬆有序的市場環境。

  另一方面,精準細緻服務企業需求。遂川縣牢固樹立服務至上、企業至上的理念,持續做優惠企服務。江西豫順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娟&&,從惠企政策解讀到手續代辦幫辦,服務企業的網格員都隨時跟進,甚至公司有重要的接待任務時,網格員還一起幫忙打掃衞生,“有一次我們無意間問起境外投資的政策,當地幹部很快就發來一個近50頁的文檔,詳細向我們介紹相關情況,細緻入微的‘店小二服務’讓我們深受感動”。

  這座曾經以傳統農業為主的山區縣城,如今正全力主攻工業、強攻項目,推動發展提質提速、突破突圍,農業大縣向工業強縣的轉型步伐堅實有力。(記者 范 帆)

【糾錯】 【責任編輯:焦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