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十四五”答卷丨實數融合 製造業“向新”“向智”-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05 15:50:18
來源:新華社

聽,“十四五”答卷丨實數融合 製造業“向新”“向智”

字體:

  製造業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繫,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十四五”以來,我國每年製造業增加值都超過30萬億元,連續15年穩坐全球製造業“頭把交椅”,200多種主要工業品産量世界第一。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樂成&&,“整個‘十四五’期間製造業增加值增量預計達到8萬億元,對全球製造業增長貢獻率超過30%。製造業增加值佔全球比重已接近30%,總體規模連續15年保持全球第一;製造業門類體系完整優勢更加明顯,在全世界504種主要工業産品中,我國大多數産品的産量位居世界第一。”

  8月4日,在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線圈分廠智能製造車間,工人在進行生産作業(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劉洋攝)

  傳統産業加快“煥新”

  傳統産業是我國製造業的主體。“十四五”以來,我國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讓“老樹發新芽”“老廠煥新顏”。

  山東美陵集團總裁趙克強説,“不斷地淘汰一些落後的設備、裝備、工藝和技術。公司目前已建成26條自動化生産線和單元,引進了60多台機器人和機械手,引進了200多&數字化、智能化裝備。”

  不斷“煥新”的山東美陵集團目前駛入發展快車道,成為山東省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

  山東美陵集團副總裁劉華祥告訴記者,2025年高效節能換熱器的訂單已排到12月份,估計上半年産值2.5億元;高強度緊固件、鍛件以及汽車零部件訂單也十分穩定,估計上半年産值1.3億元。

  總部位於陜西省寶雞市的秦川機床工具集團股份公司,是我國機床工具行業龍頭骨幹企業。2022年,集團成立秦川高精傳動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於高精度、高效率産品的研發與製造。目前,這家企業生産的機器人關節減速器已經有5大系列、23種規格,覆蓋負重從5公斤到800公斤的全系列RV減速器産品。

  2月26日,工作人員在位於寶雞市渭濱區的陜西秦川機床工具集團股份公司生産車間加工零部件。新華社記者 鄒競一 攝

  秦川高精傳動科技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陳華平説,“我們RV減速器現在是屬於國內的一個頭部企業,現在我們的年産能是在9萬套左右,整個出貨量也好,還是銷售收入也好,是國內的頭部。”

  陜西省寶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巨緒昌&&,“我們現在有7戶全國製造業冠軍企業,在行業中處於龍頭地位,特別是在這些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形成了鈦及新材料、汽車及零部件、石油裝備等産業集群,有8個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

  2月26日,工作人員在位於寶雞市渭濱區的陜西秦川機床工具集團股份公司生産車間調試數控機床。新華社記者 鄒競一 攝

  數智應用加速普及

  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加速融合,是工業和信息化領域“十四五”高質量發展的鮮明特色。

  位於湖南省長沙市望城經開區的桑特液壓技術有限公司主要生産液壓元件,其客戶多是知名工程機械主機廠。去年底,這家企業基本建成數字化管理系統,今年以來又不斷優化庫存信息系統。

  桑特液壓技術有限公司運營總監桂永恒介紹,現在工廠排産更加合理,對主機廠的交付能力更強,同時庫存下降20%至30%,大大緩解現金流壓力,這些都是數字化改造“看得見的好處”。

  “十四五”以來,工業和信息化部支持的46個城市開展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累計建成了230多家卓越級智能工廠和1260家5G工廠,工業機器人新增裝機量佔到全球的比重超過了50%。

  在哈爾濱東安汽車動力股份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工業機器人在生産作業(7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張雲明&&,“我們深入實施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編制印發12個重點行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指南,建設14個重點行業數字化轉型場景,加快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培育‘小快輕準’(也就是小型化、快速化、輕量化、精準化)解決方案1萬餘個,降低中小企業轉型門檻。數字技術廣泛滲透製造業全流程,融入生産經營,貫通多元場景,數據産品和服務加速涌現。”

  這是7月4日拍攝的聯想天津零碳智造工廠筆記本生産線。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 攝

  位於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化工産業園區的賽諾化學(山東)有限公司車間裏,全新的自動化生産線高速運轉,産品以每小時5噸的速度不斷下線。這家生産高端橡塑新材料助劑類産品的企業,經過生産線的自動化、智能化改造,實現了從“人控”向“智控”的跨越。

  賽諾化學(山東)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馮濤告訴記者:“現在我們通過設定參數,靠算法來把控,更有利於産品質量的穩定和統一,由日産60噸直接翻倍到了150到180噸的這麼一個質的飛躍。”

  賽諾化學(山東)有限公司車間。新華社記者 王歡 攝

  業態模式向“新”布局

  “十四五”時期,新能源汽車、光伏、鋰電池、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産業培育壯大,柔性定制、共享製造、智慧物流、智能安防等大量的新業態新模式加快涌現。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樂成&&,“我們高能級的産業載體不斷壯大,累計培育形成了60多個新興産業領域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創建了23家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9月18日,在江蘇常州中瑞(常州)國際産業創新園,機械臂在醫沛生醫療器械製造(常州)有限公司生産車間作業。新華社記者 劉佳琪 攝

  在中國重汽集團濟南卡車股份有限公司萊蕪工廠焊接車間,2條柔性自動化車身焊接生産線,可實現新黃河、豪沃TX、汕德卡三大&&75種駕駛室的“柔性化”生産,完成38道工序僅需2.5小時。

  “我們焊接車間實現了高度自動化,其中包括220台機器人和109&AGV,可以實現機器人點焊百分之百智能化。按照傳統焊接車間的模式,一個車間需要用工280到300人,現在基本可以實現30人就完成整個車間的所有工序。”中國重汽集團濟南卡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呂濤説。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製造業機器人密度達470&/萬人,遠超全球平均水平。在廣東省佛山市美的庫卡智能製造科技園,有一條“機器人生産機器人”全自動化生産線。整條生産線均由機器人組成,可全天24小時不間斷工作,平均30分鐘就能下線一台機器人。

  庫卡中國企業業務總經理兼人力資源總監陳峰説:“目前我們園區是全國最大的工業機器人生産園區。我們園區一直致力於引入優秀的上游供應鏈廠家入駐到園區,完善我們整個産業鏈。我們立志於未來85%的核心零部件都在園區裏生産製造。”

 3月25日在廣東佛山市美的庫卡智能製造科技園拍攝的工業機器人産線車間。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十四五”期間,我國製造業全面創新升級,産線切換靈活調整、自主調優;設備故障精準預測、遠程干預;産品功能按需生成、個性定義,標誌着我國製造業邁入全要素協同的智能化新階段。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樂成&&,“下一步,我們將加快構建以先進製造業為骨幹的現代化産業體系,深入推進工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實施打造新動能行動,堅持高水平開放,推動産業升級向‘新’布局、穩健發展。”

  統籌:吳煒玲

  編導:趙世蕓

  記者:白斌、王歡、丁春雨

  白田田、汪海月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

【糾錯】 【責任編輯:邱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