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聯動釋放農産品消費潛能-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11 07:36:59
來源:經濟日報

供需聯動釋放農産品消費潛能

字體:

  2025年中國農民豐收節金秋消費季活動日前啟動。活動發布了城鄉聯動促消費倡議,6家電商&&推出消費補貼、流量扶持等25項惠農措施,8家金融機構發布助農專項貸、消費滿減等34項助農舉措,36個大中城市將聯合開展“菜籃子”産品消費促進活動。

  金秋時節話消費。針對農産品消費的新變化,如何優化綠色優質産品供給?怎樣推動農業發展以滿足營養健康消費需求?在塑造消費新場景方面有哪些新招?記者採訪了業內人士。

  擴大綠色優質供給

  順應農産品消費變化趨勢,農業農村部門積極優化農業産業結構、産品結構、生産結構。“十四五”以來,新認證綠色、有機、名特優新和地理標誌農産品3.6萬個,認證數量較“十三五”末增加70%,每年向社會提供綠色優質農産品實物總量超過2億噸,2024年綠色食品銷售額6097.8億元。各地堅持“産出來”“管出來”一起抓,帶動農業生産邁向綠色化、優質化,今年上半年農産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保持在97.9%的較高水平。

  地標農産品是綠色優質農産品中的重要一類。我國遼闊的疆域、多樣的氣候孕育了遍佈全國的地標農産品資源。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呂捷説,地標農産品是優質、安全的代名詞,其蘊含的稀缺性、品質保障與文化附加值,高度契合當前消費浪潮。近年來,一批特色鮮明、品質優良的地標農産品走向全國市場,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有效提升。據統計,截至2024年底,我國累計認定地理標誌産品2544個,地理標誌專用標誌經營主體總數近3.3萬家,地理標誌産品直接産值超過9600億元,連續多年穩定增長。

  食品是農産品加工的主要載體,也是農産品消費的重要方式。今年上半年,工業和信息化部遴選發布了哈爾濱紅腸、西湖龍井茶等39個第一批重點培育的地方特色食品産業名單,對帶動農産品消費發揮了積極作用。南京林業大學農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高強説,食品工業是基礎性産業,向上承接農産品種植養殖環節,向下拉動群眾日常飲食消費。要加強農産品精深加工和食品細加工,做足“糧頭食尾”“畜頭肉尾”“農頭工尾”文章。在此基礎上,加強規劃引領和要素支持,推動食品工業提質升級,從而有效擴大農産品消費。

  農産品流通連接田間和餐桌,是優化供給、擴大消費的重要環節。我國每年生鮮農産品消費規模高達10億噸。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商務部支持建設各類農産品冷鏈設施近2000萬立方米。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劉長全&&,建設高效的農産品流通體系,有利於降低流通損耗、拓寬上行渠道。要結合城鄉商貿流通網絡建設,支持農産品批發市場、菜市場、生鮮超市改造升級,補上冷鏈物流設施短板,降低流通損耗,更好滿足南菜北運、西果東送等跨區域、遠距離調運需求。

  以營養健康為主線

  國家食物與營養諮詢委員會主任陳萌山説,當前我國農業生産和食物消費,正加快進入滿足營養健康需求的新時期,提供更高質量的農産品供給和食物營養保障,已成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期待的必然要求。今年,農業農村部等三部門聯合印發《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25—2030年)》,最大的特點就是把“營養導向”作為主線,強調把營養和健康需求貫穿到食物研發、生産、加工、流通、消費等全鏈條。

  提高優質蛋白食物生産和消費。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營養與健康研究院院長任發政介紹,從食物來源看,動物性蛋白質和大豆蛋白質都是優質蛋白質。當前我國居民食物消費結構正在升級,未來10年至15年優質蛋白需求將持續上升;同時,居民更注重食物營養,偏好高品質的肉、蛋、奶。因此,“穩定肉蛋,增加水産品、奶類和大豆”是優質蛋白食物消費的優化方向。要增加供給總量,提高營養品質,優化肉類和乳製品消費結構。

  加快營養型食物研發和加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員李培武&&,當前,優質食物供給不足、消費者能量過剩與微量營養素不足並存;營養相關慢性病患者、特殊環境作業人員的膳食需求難以滿足。急需構建食物營養科技創新體系,加強食物與營養健康基礎研究及應用研究,助力突破傳統食物生産與加工的局限,打造多層次的營養型食物産業體系。這涵蓋了從科技創新體系構建、良種培育與裝備研製,到食藥物質開發、特殊人群膳食定制以及農産品高值化加工等多個環節。

  促進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供給和消費。中國工程院院士、南昌大學食品科學與資源挖掘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謝明勇説,全穀物攝入下降、穀物加工過於精細,導致膳食纖維攝入不足,增加全穀物食物的供給至關重要。保障膳食纖維食物的有效供給,要大力發展富含膳食纖維的全穀物新型營養健康食物,加快推進糧食産業轉型升級,推行全穀物加工和小麥麩皮加工,加大全穀物速食粥等營養化主食産品研發,發展口感適宜且易消化的主食産品。

  拓展多元消費場景

  伴隨各地持續推進農産品産銷對接,越來越多的優質特色農産品擺上百姓餐桌,許多新的消費場景也在不斷出現,農産品消費日益呈現多元化、融合化趨勢。

  促進農産品消費,餐桌之外的空間也很大。近年來,各地挖掘農業多種功能和鄉村多元價值,持續培育消費新增長點。農業農村部引導適宜地區,依託資源優勢,開發鄉村民宿、康養旅居、農事體驗等新業態新産品,累計建設240個休閒農業重點縣、推介2195個美麗休閒鄉村。2024年,全國休閒農業營業收入近9000億元,成為旅游業場景創新、業態融合最活躍的領域之一。

  專家&&,發展鄉村休閒旅游,既能激活鄉村資源、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又是塑造消費新場景、拓展消費新空間的重要途徑。這兩年,“村字號”文體活動強勢崛起,成為農産品消費熱門場景。村舞、村晚、村戲、村咖等“村字號”文體活動集中展示農耕景觀、農特産品、農遺非遺等,把關注聚到村裏,一批新的網紅村走入大眾視野,營造了新消費體驗。

  品牌是質量的保證,具有重要的消費引領作用。農業農村部連續4年實施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將形成300個左右的區域公用品牌精品培育名單,重點在渠道對接、金融服務、海外推廣等方面提供支持。同時,推進農業品牌目錄製度建設,30個省份建立了省級農業品牌目錄,1420個區域公用品牌、2039個企業品牌、2302個産品品牌納入目錄重點培育,基本形成農業品牌目錄體系。

  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雷劉功説,要強化品牌引領,增強消費信心。一方面,加大農業品牌精品培育力度。研究制定農業品牌精品培育管理規範,推動品牌主體對接主流電商&&和優質供應鏈,提高品牌影響力。另一方面,強化品牌目錄消費引領。完善省級農業品牌目錄,提升目錄質量和權威性。指導各地發布一批目錄品牌消費索引,讓優質品牌農産品更好對接消費需求。(記者 喬金亮)

【糾錯】 【責任編輯: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