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軸7廊8通道”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建成率超過90%,交通運輸綜合能力、服務品質、運行效率大幅提升,“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的美好願景正在加快實現……“十四五”規劃實施5年來,我國交通運輸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在國新辦7月21日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交通運輸部部長劉偉介紹,5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行業上下堅持一張藍圖幹到底,全力推進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十四五”規劃確定的17項主要指標中,高速公路建成里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沿海港口重要港區鐵路進港率、建制村快遞服務通達率、重點領域北斗系統應用率、城市新能源公交車輛佔比等6項指標已經於2024年提前完成,高速鐵路營業里程、樞紐機場軌道交通接入率等11項指標今年年底前將全部完成。
綜合立體交通網日臻完善
“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是國民經濟循環的動脈,是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劉偉介紹,“十四五”時期,交通運輸行業以統籌融合為導向,着力補短板、重銜接、優網絡、提效能,加快構建以鐵路為主幹,以公路為基礎,水運、民航比較優勢充分發揮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
截至2024年底,我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6.2萬公里,比“十三五”末增加了約1.6萬公里,其中高鐵增加了1萬公里;公路總里程達到549萬公里,增加了約29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增加了3萬公里;高等級航道通航里程達到1.76萬公里,增加1600公里;港口萬噸級以上泊位2971個,增加了379個;頒證民航運輸機場達263個,增加了22個。“十四五”前4年交通固定資産投資達到15.2萬億元,同比增長了23.3%。
——“大通道”加快貫通。“十四五”期間,加快推進出疆入藏、沿江沿海沿邊、西部陸海新通道等戰略骨幹通道建設,“6軸7廊8通道”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已經基本貫通,連接了全國超過80%的縣級行政區,服務全國90%左右的經濟和人口總量。
圍繞“6軸”中的“長三角—成渝”的這一個主軸,實施長江幹線武漢至安慶段的6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萬噸貨輪可直達武漢,主軸上的3條高鐵線、2條普鐵線、2條高速公路、2條普通國道也都加快貫通,已經形成了多通道、立體化、大容量、快速化的經濟“主動脈”。加快推進京藏走廊、川藏通道等建設,拉林鐵路開通運營,結束西藏東南地區不通鐵路的歷史;京新高速全線通車,天山勝利隧道打通了南北疆的千年屏障,穿越天山只需20分鐘,既壓縮了時空,又延展了希望。
——“大網絡”基本形成。我國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和郵政快遞網。“八縱八橫”高鐵網已建成投産81.5%,高鐵營業里程達4.8萬公里,佔世界高鐵總里程的70%以上,覆蓋全國97%的50萬以上人口城市;33條國家高速公路主線基本貫通,高速公路里程達19.1萬公里,覆蓋了99%的20萬以上人口城市;“四縱四橫兩網”國家高等級航道已經達標70.4%,港口規模能力多年保持世界第一;航空服務覆蓋全國92.6%的地級行政單元、91.2%的人口;郵政行業設立營業網點50多萬處。
——“大樞紐”加快建設。由綜合交通樞紐集群、樞紐城市和樞紐港站這“三位一體”構成的國家綜合交通樞紐系統持續完善。80%的新建客運樞紐平均換乘距離不超過200米。支持37個城市開展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重點樞紐貨物換裝次數縮短至1次至2次,多式聯運1小時換裝率超過85%。
農村交通短板加快補齊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累計完成農村公路固定資産投資超過4.9萬億元、投入養護資金超過了1.2萬億元。截至2024年底,農村公路總里程達464萬公里,外通內聯、通村暢鄉的農村交通網絡基本形成。
“十四五”以來,我國實現全國3萬多個鄉鎮、50多萬個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農村公路等級路比例達97.3%、優良中等路率達94.8%,“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已成為歷史。小汽車開進了鄉村“最後一公里”,讓農民群眾外出務工、返鄉探親更加舒適便捷,也讓鄉村游、自駕游成為了更多人休閒度假的首選。
“美麗農村路”建設,涌現出一大批的“旅游打卡點”。山西的黃河、長城、太行這三個一號旅游公路,連通了5630個村莊,串起了三晉風光,讓“詩和遠方”觸手可及。農村公路有效促進了城鄉間的人流、物流、信息流雙向流動,改變了農村面貌,有效助力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
同時,我國大力發展“農村公路+”模式,着力打造産業路、旅游路、資源路,訂單農業、直播電商等新業態蓬勃興起,農民群眾沿路開起了農家樂、採摘園、特色民宿,富了一方百姓、促了一域發展。交通運輸部門還積極實施以工代賑,開發農村公路管護就業崗位,讓農民群眾就地就業增收。
“下一步,我們將組織實施新一輪農村公路提升行動,推動路網質量、安全水平、服務能力持續提升,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更加有力的服務保障。”劉偉介紹。
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紮實推進
“加快建設交通強國,試點既是重要任務,更是重要方法。”劉偉介紹,2019年黨中央、國務院印發《交通強國建設綱要》以來,我國緊緊圍繞着打造一流設施、一流技術、一流管理、一流服務,已經累計組織了1200多家單位開展了819項試點,實現了重點領域、重點任務、重點單位的全覆蓋,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技術創新方面,聚焦新技術應用、新裝備研發、新業態發展,開展系列創新場景應用和核心技術攻堅。通過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試點,推動20個區域、超過6萬公里通道改造升級,通行效率、突發事件應急響應效率分別提升20%、30%左右。
在制度創新方面,鼓勵試點單位優化管理方式和組織方式,激發創新活力。通過多式聯運“一單制”“一箱制”試點,鐵路、公路、港航等企業強化協作,實現了“一次托運、一口報價、一單到底”。
在集成創新方面,推動各種運輸方式間、相關行業間深度融合,着力拓展交通運輸産業鏈。通過交旅融合試點,打造低空觀光、汽車租賃、郵輪旅游等新場景,有效盤活了沿線資源,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
劉偉介紹,經過5年多的探索實踐,現在已經有100多項的試點完成了驗收,很多創新成果已轉化為發展的實效。一批重大工程項目建成投運,通過試點實現了技術突破。一批先進經驗複製推廣,山東綜合交通運輸改革、浙江綜合交通産業創新、江蘇跨境多式聯運、貴州“四好農村路”綜合管理等典型案例,已成為各地互學互鑒的樣板。一批創新團隊、領軍人物脫穎而出,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凝聚了智慧和力量。(記者 齊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