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高考錄取季,你身邊是否有這樣的“傳言”:花錢就能找人代辦學位證?考生身份轉為“國際交流生”就能低分錄取……注意了,那可能是騙子在向你招手。
湖北省公安機關日前披露了一批“代辦學位證”“低分進名校”的學歷學位類詐騙案。這類詐騙的主要套路是什麼?考生和家長應如何防範?記者帶你了解。
熟人“有關係”?51萬的假學位證買教訓
“找熟人辦的學位證書,學信網上查不到。”今年5月,湖北十堰的王先生匆匆到派出所報警稱,自己找“朋友”花錢辦的重點大學“研究生學位證”,在學信網上查不到相關信息,懷疑自己被騙了。
原來,2018年的一次同學聚會上,王先生對大學同學劉某吐露:後悔當年沒有讀研,如今在職場晉陞上屢屢受限。劉某當即&&,自己“有人脈”,可以幫助辦理一些重點大學的畢業證和部分行業的執業證書。出於對老同學的信任,王先生委託劉某代辦某重點大學碩士學位證。
圖為劉某為王先生“辦理”的假碩士學位證書。(湖北十堰市公安局供圖)
不久,劉某以辦入學需要“走關係”為由,向王先生索要了2萬元,之後接連以“代考費”“資料費”“學年報名費”等為由,陸陸續續向王先生索要了20余萬元。今年以來,劉某又提出為王先生辦理“碩士雙學位”和“註冊會計師證”,向其收取了20余萬元費用。
今年4月,王先生終於拿到了“碩士學位證書”。然而,當他登錄學信網,卻怎麼都查不出證書信息。王先生找到劉某詢問,被告知“信息尚未同步”。之後,劉某便“人間蒸發”。
到案後,劉某交代説:“當時我欠了外債,打游戲也花了幾十萬,很缺錢。”正想盡一切辦法弄錢的劉某,知曉了王先生的需求,立馬抱緊了這棵“搖錢樹”。
經查,“辦證”期間,劉某每次都按照高校開學、註冊會計師考試報名等時間點向王先生要錢,令其深信不疑。“最開始,我去過對應高校,想在附近找‘黃牛’代考,但沒人願意做,都説行不通。”據劉某供述,到了該“畢業”的時候,他便找人印了個假學位證應付王先生。
截至案發,王先生總共向劉某轉賬超51萬元。目前,劉某因涉嫌詐騙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變成“國際交流生”?家長心急但別亂“投錢”
“騙子聲稱,把孩子身份轉成國際交流生,就能上重點大學。”2024年7月,高考結束後,考生陸續等來錄取通知書。而湖北武漢的多名家長,卻等來了被騙的消息。
在一家教育培訓機構工作的岑某,聲稱自己“有門路”,能讓高考成績不理想的學生,通過將身份更替為“國際交流生”,進入知名院校。她還現場展示了多個“成功案例”,涵蓋國內外多所知名高校,騙取了一些家長的信任。根據不同“目標院校”,學生家長向岑某提交了各種報名材料,並交納了5萬元至23萬元不等的服務費。
手續辦完後,岑某先是以院校審核流程複雜等藉口拖延入學,其間送來了加蓋“公章”的“報名材料”,但錄取通知書和校園卡卻始終“杳無音信”,部分家長逐漸對岑某起疑。
圖為岑某編藉口跟受害人拖延“入學時間”的聊天記錄。(武漢市公安局洪山區分局供圖)
接到報警後,武漢洪山警方到岑某“承諾入學”的知名院校進行走訪。校方反饋,並未與岑某達成任何形式的合作,所有帶有高校公章的材料均屬偽造。幾天后,岑某被抓獲歸案。根據她的交代,“上家”方某很快落網。
經查,方某和岑某詐騙了12位家長共計134萬元,一些孩子還為了所謂“重點大學錄取機會”,主動放棄了高考志願填報。目前,犯罪嫌疑人方某、岑某因涉嫌詐騙,被武漢警方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目前已進入審查起訴階段。
為啥總上套?“渠道”“人脈”騙信任
“有渠道、有人脈,能繞過正規考試錄取流程,是這類詐騙的主要套路。”辦案民警透露,許多受騙家長有知識、有見識,完全具備理性判斷能力,只是為了子女前途,加上“熟人”帶來的信任感,雖對風險有所感知,但揣着“搞不成就退錢”的僥倖心理,決定花錢“搏一把”。
湖北觀築律師事務所律師馬特&&,如果委託人明知請托事項違反法律規定,就可能構成“違法請托行為”,不僅相關違法請托約定或合同會被法院認定無效,相關費用往往也很難主張返還,導致“事財兩空”。
“其實這類騙術都很低級,考生和家長只要多一個心眼,騙子就很難得手。”十堰市公安局東嶽分局刑偵大隊民警王越提醒説,防騙要點就是要多方核實。像學籍、考試和錄取記錄等信息,官方網站都能查詢到。直接打高校招生辦電話核實,效率也非常高,“總之,發現有詐要立刻報警”。
武漢市公安局洪山區分局南湖派出所民警曾冠三説,在學歷提升上,一定要摒棄不勞而獲和“花錢買省心”的想法。聽見“有渠道”“有人脈”的説法,應警惕其中可能的法律風險,避免掉入騙子精心織就的陷阱。
近年來,高考、研究生等各類學歷學位考試製度愈發規範完善,考場內外的身份識別技術也愈發可靠,“槍手”“代考”等亂象得到有效打擊遏制。但關於花錢辦學歷、進名校的老騙術,每年都有不少家長和考生中招,究其原因,還是投機取巧的心理作祟。對此,有一句法諺説得好:誠信為本,欺詐難行。
統籌:楊維漢、孫聞
記者:宋立崑
編輯:屈婷
新華社國內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