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通車】職業形態變了 “熱愛工作”過時了嗎-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15 10:16:03
來源:中國青年報

【職通車】職業形態變了 “熱愛工作”過時了嗎

字體:

  幹一行愛一行的樸素信念,深深烙印在中國勞動者的精神圖譜中。從車間裏數十年如一日鑽研技術、磨礪毫釐精度的工匠,到田野間順應四時、深耕作物的農人,“擇一事終一生”的職業品格,呼應着“行行出狀元”的古老智慧。這份對職業的純粹堅守與熱忱,是一代又一代勞動者安身立命的精神錨點。

  不過,隨着職業形態在産業革新的浪潮中裂變重構,加之收入基礎的日漸夯實,勞動者對工作的期待也從“謀生工具”轉向“價值實現”。“熱愛工作”這一命題,也不斷面臨新的詮釋與理解。當流水線上一成不變的工序被人工智能取代,格子間的邊界也被遠程協作的靈活辦公消融,傳統的“熱愛”敘事顯露出裂痕。有時,人們會用“職業倦怠”形容這種難以將熱愛投射於工作的狀態。

  一方面,長期只幹同一份工作的人少了。有招聘網站的數據顯示,90後、95後平均跳槽周期為2.61年,95後縮短到1.69年。儘管這樣的統計未必匹配每一個人的具體境況,但至少反映了一種趨勢。現實中,如果一個年輕人“同一份工作幹了10年以上”,很可能會在身邊朋友中引發關注和討論——這本身就成為一幅耐人尋味的時代鏡像。

  另一方面,勞動者對“意義感”“獲得感”也産生了多維度的訴求。薪水和福利待遇當然很重要,也仍然是年輕人選擇工作的關鍵因素,但在此基礎上,與用人單位的節奏合不合拍、與上級領導的相處舒適不舒適、工作領域具有多大的成長潛力,都會被年輕人放到秤盤上細緻衡量。總之,在新生代勞動者眼裏,“熱愛”不是單方面的索取,而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的互相尊重、雙向成長。

  這是否意味着“熱愛工作”已淪為過時的信條?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年輕人的價值選擇,並非出於對愛崗敬業價值追求的淡漠,而是對“適配性”的更高追求:當現有崗位無法匹配能力成長或價值認同,年輕勞動者不再被動忍受,而是主動尋找更契合的舞&。他們未必就是不愛工作,而是為了更好地“熱愛工作”。

  這“愛”已非無條件的堅守與自我消磨,而是清醒選擇後的主動奔赴。一旦確認了心之所屬,職場新生代表現得更加堅定。他們勇於在職業版圖上不斷繪製熱愛的新坐標。更有不少人以“斜杠”身份在多領域發光發熱,讓熱愛在多元嘗試中愈發明晰、堅韌。

  從這個角度而言,“職業倦怠”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理想追求的麻木與激情的消亡。當年輕人開始反思“手中的工作是否值得繼續”,對“循規蹈矩卻無成效的任務”産生懷疑時,恰恰説明他們心中仍保有對“好工作”的期待。這種反思不是逃避,而是對自我價值的負責。為了熱愛奔赴下一站,更是對“工作意義”的深層探索。

  在這個過程中,新的職業供給不僅反映着産業革新,也為年輕人提供更多“值得去愛”的選擇。不久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了第七批新職業,這意味着官方對新興職業的認可與鼓勵。在産業實踐一線,新的職業更是琳瑯滿目。這些新興職業的涌現,不僅是産業升級的産物,更是年輕人將“熱愛”轉化為“職業”的鮮活證明。

  熱愛從未退場,只是換了戰場。“熱愛工作”遠未過時,變的只是實現熱愛的路徑。敢於離開、敢於選擇、敢於在流動中重新錨定價值坐標的年輕一代,正以更自主、更鮮活的姿態,在時代齒輪的飛轉間,重塑着人與職業、人與社會的深層連接。(陳秋)

【糾錯】 【責任編輯: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