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強國建設新征程上,為進一步助力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師生涯全過程,並轉化為廣大教師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教育部教師工作司聯合人民網、新華網、學習強國&&共同開展策劃,推出“教育家精神萬里行”訪談欄目,邀請教育領域專家學者和一線教師深入研討、分享感悟,共同書寫好新時代的“強師答卷”。
近日,東北林業大學校長宋文龍接受新華網專訪時,深入闡述了學校以教育家精神為引領,在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推動科技自主創新與人才自主培養良性互動、深化教師評價機制改革、激發教師隊伍創新能力等方面的經驗舉措和未來規劃,並詳細介紹了自己心目中高等教育發展的理想圖景。
問題:實施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對高校教師弘揚教育家精神提出了哪些要求?學校在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方面有哪些創新舉措?
宋文龍:實施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目的在於讓廣大高校教師在教育家精神指引下,牢固樹立“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志向和抱負,自信自強,踔厲奮發。讓教育家精神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認知與自覺追求,成為全體教師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
東北林業大學始終把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支撐和服務教育強國建設的基礎性工程。重點從四個方面突破:一是加快教師隊伍建設體制機制創新。堅持黨管人才、黨管教師隊伍,通過機構調整,設置獨立的黨委教師工作部,選配精幹力量組成專職教師工作隊伍。壓實各二級學院主體負責,全面構建黨委集中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職能部門各司其職的工作格局。二是加強教育家精神的宣傳教育。創辦“修身書院”,把教育家精神融入“三會一課”、教職工政治理論學習、各類教師培訓實踐等,以教育家精神促進教師提升自我修養。三是發揮優秀典型教師示範引領作用。深入挖掘整理一批老一輩東林教育工作者的先進事跡,把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堅,參與締造“人拉犁”精神的周曉峰教授等請上講&,講述他們的奮鬥歷程,廣大教師深受鼓舞和感動。四是推動教育家精神與人才培育深度整合。實施全領域人才成長計劃,尊崇人才成長規律,完善系列支持政策,抓好教育家精神弘揚踐行,實現重點學科出名師、關鍵領域有領軍、未來發展有才俊的隊伍格局。
問題:實現科技自主創新和人才自主培養的良性互動,教育要進一步發揮先導性、基礎性支撐作用。這其中,教師隊伍應如何發揮關鍵作用?
宋文龍:教育是科技、人才、創新的紐帶,高校教師隊伍要主動擔當作為,持續深化對教育科技人才協同發展的規律性認識,主動尋找自身定位。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堅持“積極有為”,骨幹教師和領軍人才要發揮好傳幫帶作用,立足學校學科優勢和辦學特色,主動挖掘和培養基礎學科、交叉學科青年人才。青年教師要主動“挑大梁”“當主角”,努力向拔尖創新人才邁進。二是堅持“需求側牽引”,廣大教師要主動適應國家戰略需要、重點攻關任務、科技發展趨勢和産業需求,從科學研究、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提升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能力。三是破除“線性思維”,建立“問題導入—多學科攻關—場景驗證”螺旋式驅動模式,廣大教師和科技工作者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和戰略新興産業,主動開展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問題攻關,積極賦能新質生産力培育和國家社會經濟發展。
問題:新時代高水平教師隊伍建設,深化教師管理評價改革是重要環節,學校有哪些經驗舉措,以更好激發教師隊伍創新能力和活力?
宋文龍:東北林業大學以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聚力培養未來生態領域領軍人才,構建了服務鏈、人才鏈、創新鏈、特色鏈、合作鏈深度耦合的動態協同機制。一是堅持人才強校戰略,創新構建“引進—培育—穩定—激勵”四位一體的人才隊伍建設機制,培育集聚一批戰略科學家和科技領軍人才團隊。二是深化教師管理制度改革,建成以崗位目標責任制為牽引的績效管理考核機制、收入分配決策機制、保障激勵約束機制和多元薪酬分配體系。三是推進教育教學評價與教師評價深度融合,構建以“激發教師專業發展內驅力”為核心的評價導向機制,以質量為導向、以貢獻為核心,引導教師勤學篤行、求是創新。四是積極搭建教師發展成長&&,創辦林業院校首個未來技術學院和東北地區首個生態學院,着力構建以“林學、林業工程”雙一流學科完整科技創新鏈為核心、多學科領域&&交叉融合的科技創新支撐體系,助力綠色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
問題:面向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目標,您心目中高等教育發展的理想圖景是怎樣的?教育家精神如何發揮引領作用?
宋文龍:我認為到2035年,中國高等教育將具有“頂天”的格局,更有“立地”的擔當。“頂天”的格局是指,高校基礎研究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顯著增強,核心技術攻關能力、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服務國家戰略需要能力明顯提升,中國高等教育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達到世界一流水準。“立地”的擔當就是高等教育的中國特色進一步體現,黨對教育事業全面領導的制度體系和工作機制優勢進一步彰顯,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成為高校和教師的普遍追求,中國特色的“雙一流”建設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
為早日實現教育強國目標,要以教育家精神為引領,動員廣大教育工作者始終心懷“國之大者”,積極投身教育強國實踐,引導廣大教師堅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養紮實學識、勤修仁愛之心,自覺以教育家精神為榜樣,鍛造大視野、大格局、大情懷、大智慧,做教育家精神的忠誠踐行者。
問題:作為一所以林科為優勢、林業工程為特色的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高等學校,東北林業大學如何進一步發揮教育家精神引領作用,在建設教育強國、實現美麗中國目標中展現新擔當、新作為?
宋文龍:東北林業大學由傑出教育家劉達親手創辦,緣林而生、因林而興、伴林而行,七十餘年來始終扎根祖國北疆、守護綠水青山、牢記初心使命,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錨定教育強國的戰略目標,學校將進一步聚焦生態立校的辦學特色,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強化協同發力、做好系統集成、暢通良性循環,努力為建設教育強國、美麗中國提供戰略性、引領性人才支撐和科技支撐。
學校上月剛剛召開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中將“實施良師英才強校行動,打造高素質師資人才隊伍”列為實施高質量發展“十大強校行動”之一。接下來,學校將秉持“修身治學,樹木樹人”的辦學理念,踐行“以林育人,生態報國”的價值追求,堅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教育家精神作為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精神內核,系統謀劃實施學校新時期人才工程,培養造就一支具有高站位、服務新産業、打造新優勢、發揮新特色的師資人才隊伍,在守護綠水青山、築牢生態屏障上擔當作為,為推進東北振興、建設美麗中國多作貢獻,以優異成績回答好“教育強國,東林何為”的時代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