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兒童電話手錶違禁詞“逼瘋”家長-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5/24 09:07:20
來源:新京報

別讓兒童電話手錶違禁詞“逼瘋”家長

字體:

  據報道,近日,有部分家長反映,自己通過小天才電話手錶App跟孩子聊天時,“我是你媽”等表述被系統提示“可能含有不適宜內容”,令人哭笑不得。

  對於有經驗的網友來説,遭遇這些毫不奇怪,肯定是因為家長在使用過程中,其發布的內容觸碰了電話手機系統後&設置的敏感詞,導致被屏蔽。然而,即便在保護兒童這個超級正確的目標下,出現這種明顯荒誕的結果,仍顯得不正常。

  廠商對兒童手錶的內容進行干預可以理解,但干預總要有個限定邊界。廠商並非監管部門,這種明顯影響到用戶日常使用的干預行為,已經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對此,廠商官方客服&&,“是想創造一個綠色的溝通環境,一些敏感詞彙或者不文明用語都是發送不出去的。”但從實際情況看,或許“綠色”在表面上實現了,但“溝通環境”卻遭到嚴重破壞,未免本末倒置。

  就像一些網友評論所説,把內容審核都交給無腦屏蔽系統,廠商一可以節約成本,二可以推卸責任,但犧牲的卻是用戶體驗。

  而小天才電話手錶粗暴設置敏感詞並非孤例,它實際上代表了一種普遍現象。近年來,諸多社交&&加大了利用人工智能進行內容審核的力度,而這些人工智能又不夠聰明,結果導致笑料頻出。

  內容審核事關內容安全和用戶體驗兩個重要方面,以目前的AI技術水平,想靠技術手段簡單解決的結果很可能就是兩個方面都做不好。

  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AI大範圍屏蔽關鍵詞的結果之一就是使當下互聯網上充斥了大量的“黑話”,講的和聽的都知道在表達什麼。而其內容大部分也並非不合法,只是為了應付AI審核系統。

  從目前情況看,市場主體對互聯網內容進行干預必不可少,但在干預的同時應兼顧互聯網用戶體驗,同時亦應時刻牢記干預的目的所在。如果忘卻初心而將之變成一種應付程序和形式主義,類似發生在兒童手錶上的笑話肯定還將層出不窮。(信海光)

【糾錯】 【責任編輯: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