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23日電 俄羅斯國防部日前發布消息説,俄羅斯已開始第一階段非戰略核力量演習,就準備使用非戰略核武器進行實際演練。非戰略核武器常被稱作戰術核武器。它們區別何在?
從多方資料來看,主要區別有兩點,戰略核武器以梯恩梯(TNT)當量衡量的威力更大、射程更遠,而戰術核武器威力相對較小、射程相對較近。兩者的用途也因此有所不同。
先看戰略核武器,這通常是用於攻擊敵方戰略目標或保衛己方戰略要地的核武器總稱,具有威力大、射程遠等特點。戰略核武器大多數為幾十萬噸TNT當量,也有高達幾百萬噸、甚至上千萬噸TNT當量的,射程可達數千甚至上萬千米。
據馬克斯·沃默所著《戰略武器》一書介紹,戰略核武器可分為戰略進攻性武器和戰略防禦性武器等。戰略進攻性武器包括陸基洲際彈道核導彈、潛地彈道核導彈,以及攜帶核航空炸彈、近程攻擊核導彈、巡航核導彈的戰略轟炸機等。戰略防禦性武器包括反彈道核導彈和地對空核導彈等。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戰術核武器。據《中國國防報》有關資料介紹,戰術核武器多指用於戰場作戰、壓制和消滅敵方戰役戰術目標和作戰力量的核武器,如戰術導彈、攻擊型核潛艇或常規核潛艇等。戰術核武器的威力相對較低,大多數為幾千噸至幾萬噸、十幾萬噸TNT當量,射程較近,一般為幾十千米至幾百千米。
戰術核武器也有多種類型,如中短程地地核導彈、艦艦和艦空核導彈、反潛核導彈、核深水炸彈、核炮彈、核地雷等,可通過陸上、空中、水上、水下甚至單兵人員實施機動操作,其攻擊目標通常是敵方的軍事場所等明確目標。
在不同軍事體系中,對戰略核武器和戰術核武器的具體描述會存在差異。比如根據北約公布的一份對多國核力量的介紹,北約本身使用“戰略”和“次戰略”的説法。北約認為戰略核武器通常被定義為“洲際”武器,射程在5500千米以上,但在某些情況下也可能包括射程相對較短的中程彈道導彈。“次戰略核力量/武器”在北約文件中常被用於指中程和短程武器系統。
據介紹,美國的“戰略核力量”包括射程超過5500千米的陸基彈道導彈、現代潛射彈道導彈和重型轟炸機,其“非戰略核力量”則是“位於戰區內的具備核能力的部隊,有能力從陸地、海上或空中針對敵方部隊、輔助設備或其他設施使用核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