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春5月23日電 題:長春有軌電車:詩意在城市中穿行
新華社記者胡戈、顏麟蘊
初夏清晨,記者漫步於長春市的紅旗街,感受着歷史與活力。紅旗街,一條承載着長春人回憶的老街,不僅保留着長春電影製片廠舊址,還孕育出時尚商場、潮流地標。
在這條歷史悠久的街道上,一條鐵軌靜靜伸展,它被精心裝扮,軌道邊涂上了絢爛的色彩。一輛54路有軌電車在軌道上停着,等待乘客或游人搭乘,來一次城市中的詩意穿行。
連接熱門商圈紅旗街和老城住宅區,線路單程7.64公里,設16座車站,走過80多年的風雨歷程,電車車型幾經換代……長春54路有軌電車,沿着緩緩歲月的軌跡,見證着城市的脈動。
如今,這趟電車不斷以新裝亮相,開行咖啡酒吧專列、文旅專列,為運行車次注入了新的特色。深綠色車身搭配着金色線條,點綴上五彩繽紛的氛圍燈,咖啡酒吧專列煥然一新,吸引了眾多市民、游客拍照留念。“造型典雅而不失現代感”“是長春一道流動的風景線”……這趟電車成為不少人的“心頭好”。
一輛54路咖啡酒吧專列正在軌道上行駛。新華社記者 胡戈 攝
進到車內,只見懷舊元素滿滿:木質車窗、暗綠色窗簾、老電話、留聲機等,讓人仿佛穿越回舊時光。吧&邊,咖啡師正研磨咖啡,濃郁的香氣在車裏氤氳;貨架上,明信片、車票等文創産品琳瑯滿目;木制座椅上鋪着柔軟的墊子,擺放着抱枕;座位間設有小桌,供乘客品嘗咖啡,欣賞沿途風光。
各種文創産品在咖啡酒吧專列的貨架上擺出。新華社記者 胡戈 攝
在這趟電車之旅中,透過車窗望去,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紅旗街上的文旅商場“這有山”。在這裡,山丘和古色古香的建築被搬到商場室內,為游客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視覺體驗。“這有山”逐漸成為長春的新興文旅地標,也成為了年輕人的聚集地。咖啡、書吧、小吃、主題影廳……在這裡的每一家店舖,都可能遇見驚喜。
長影舊址博物館與“這有山”隔街相望。作為“新中國電影的搖籃”,這裡誕生過《五朵金花》《英雄兒女》等大批膾炙人口的影片,書寫了不朽的電影傳奇。在這座博物館裏,拍攝道具、手稿、海報、劇照等展品,讓游人在光影交錯中,感受時間雕刻的痕跡。
“不少游客在節假日選擇乘坐有軌電車,感受歷史底蘊和城市氣息交織的魅力。”長春公共交通(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電車公司營運處處長王春暉説,“在今年的‘五一’假期,有軌電車客流量大幅增長,單日增加約5000人次。”
一輛54路有軌電車正在軌道上行駛。新華社記者 顏麟蘊 攝
電車沿着軌道,穿過了鬧市,高樓大廈逐漸遠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充滿綠意與生活氣息的住宅區,南陽路站就坐落於此。鬱鬱蔥蔥的樹木掩映着街道,歲月在建築上留下痕跡,自行車和汽車在軌道一側穿行,眼前景色共同勾勒出一幅和諧而生動的城市生活畫卷。
“電視劇《人世間》的熱播,也讓取景地附近的南陽路站成為新晉打卡地。”王春暉説。據他回憶,在去年十月,金黃的葉子在南陽路站簌簌落下,層層疊疊地鋪在軌道上,為電車之旅增添了詩意,“市民和游客們會提前到軌道旁架起相機,就為等電車穿越樹林的那一刻,按下快門鍵,捕捉‘秋日限定浪漫’”。
金秋時節,有軌電車正在南陽路附近的軌道上行駛。(受訪者供圖)
54路有軌電車連接着詩意與忙碌,文化與生活,既為乘客提供了文旅體驗,也一直承載着市民的日常交通需求。2014年,55路有軌電車開通運營,作為54路的延長線,連接了西部城區和紅旗街商圈,方便了沿線市民的出行。據統計,在工作日期間,通過有軌電車滿足日常工作、生活需求的乘客約佔八成。王春暉説,在確保電車正常運營的基礎上,他們正逐步探索將電車與文旅相結合的新路徑。
隨着電車的每一次停靠,乘客們帶着各自的故事上下車,有的前往工作地點,有的體驗着城市底蘊,有的享受着閒暇時光……有軌電車,就像連接過去與現在的紐帶,見證着長春的一個個瞬間,正成為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