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頜面贗復:驚起一灘鷗鷺

2015年10月12日 15:38:18 來源: 中國軍網

    

    趙銥民,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者、世界軍事齒科學會主席、國際頜面修複學會主席、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學院院長趙銥民少將。

    一、神奇的“變臉術”

    提及“變臉術”,讀者您會想到什麼?一定是川劇舞&上迷倒市井百姓的表演絕技吧?然而,本期《科學中國人》要帶您走近的,卻是一位擁有“軍魂”氣質的真正“變臉大師”,一位為殘缺生命創造奇蹟的軍中科學家——世界軍事齒科學會主席、國際頜面修複學會主席、中華口腔醫學會副會長、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學院院長、我國著名口腔修複學專家趙銥民教授。

    歲月的長河若能匯流成歌,這一定是首難忘的歌——某部隊一位普通士兵在意外中失去一隻耳朵,退伍時他哭着不肯回家。趙銥民精心為他做了耳朵贗復術,讓他滿意而歸,並且娶妻生子。直到婚後兩年的一次家庭糾紛中,妻子生氣發狠揪掉了他的耳朵時,才被驚得愕然不已……當知道了“被騙數年”的緣由,妻子竟忍不住破涕為笑……

    歲月的長河若能匯流成歌,這一定是首動容的歌——不幸的廣西男子在車禍中被毀容,造成兩側上頜骨缺失,面相怪異……整整七年,他不能正常飲食,完全靠流食度日,身心備受煎熬,還被人視為怪物。他在頜面贗復治愈後嚎啕大哭,抓住趙銥民的手久久不放……

    歲月的長河若能匯流成歌,這一定是首震驚世界的歌:世界首例“坑面女”患者王娜,2010年5月17日在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院成功完成了歷時四載、分階段治療的“變臉術”。當趙銥民親自為她裝上整齊的種植義齒時,這位飽受面部畸形之苦的花季少女,終於徹底告別了22年讓她失去尊嚴的“坑面”人生,恢復了正常的容顏……

    或許,讚美這位“變臉大師”最恰當的形式,惟有詩歌和散文。然而,當筆者至深感受到他為祖國乃至世界在頜面贗復領域所凝聚的心血和所賦予患者的——生命的尊嚴、生命的高貴和生命的美麗時……便明白,任何讚美的形式於他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要將他像石榴花一樣火紅璀璨的科技人生做一次真實的回放,給廣大讀者以昭示和啟迪。

    二、激情暗涌的青春

    被譽為西北“小江南”的漢中,是一塊文人輩出、留下過無數瑰麗詩章的土地……趙銥民出身在這裡的一個書香門第——教師世家。

    然而,與大多數出生於50年代的人一樣, 在“文革”的政治風暴下,趙銥民成長的歲月裏不但沒沾上書香門第的光環,反倒背上了“臭老九”的精神枷鎖……對生活的熱愛,對繪畫、書法、詩歌等文學藝術的嚮往,趙銥民只能將它深藏於心底。

    1974年,在詩一般的年紀裏,趙銥民帶着青春的躁動,隨着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來到了漢中農村插隊勞動。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艱辛勞作,讓許多知青內心的尊嚴被嚴酷的現實挫敗,仿佛&&&的一葉孤舟,在漆黑的夜晚找不着航向……而混沌歲月中的趙銥民,目光卻沒有混沌,雖無法實現上大學的夢想,但他將深藏於內心深處的青春激情與現實命運巧妙地結合起來,為自己萌發的作家夢開始了艱難跋涉……

    他開始了有計劃的讀書學習,利用點滴的空余時間讀書,寫讀書筆記,貪婪地吸取着知識的養份,常常是晚上抱起書,不知不覺地就坐到天亮……他以同齡人少有的清醒和專注的眼神,在下放一年多的光陰裏,讀了二百多本書籍,寫下了幾十萬字的讀書筆記,知識的包裹與浸潤,使他人生境界有了更高的昇華。與此同時,他的農活也學得樣樣精熟,先後兩次被評為模範知青。

    沒想到的是,命運,真的在他讀書破百卷的成熟與蛻變中迎來轉機——脫穎而出的文學和繪畫才能,終得相關領導的賞識,他被抽調到漢中縣委負責“知青報”的工作,實現了那個時代令人羨慕的記者夢。他勤奮地採訪和寫作,將繪畫、賦詩、作文等才華發揮得淋漓盡致,他負責的“知青報”也滲透了他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鼓勵知青們建立起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

    更沒想到的是,在文學藝術之路上跋涉半年後,他以出眾的才華再次改寫了自己的命運——在插隊兩年後的徵兵中,他被新疆軍區招兵的首長看中,得知這一消息後,他興奮得連呼吸都急促了起來……多年來,從軍之夢猶如燙手的山芋讓他不敢觸碰,一身威武戎裝讓他可望而不可及。這次機會來了,他怎能不義無反顧地選擇呢?

    這是1976年。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糾錯】 [責任編輯: 魏詩孟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601283094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