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拉姆安拉10月6日電 中東戰地手記|兩年戰火,“家”已成為加沙人遙不可及的奢望
新華社記者趙偉宏
當中國的人們共度中秋、闔家團圓之際,中東的加沙,“家”已成為當地人遙不可及的奢望。
9月30日,加沙地帶中部的努賽賴特難民營裏的兒童。新華社發(裏澤克·阿卜杜勒賈瓦德 攝)
在加沙地帶破碎的街區,地中海海風裹挾着硝煙味,在千瘡百孔的帳篷間發出陣陣嘶鳴。美國總統特朗普關於結束加沙衝突的“20點計劃”從遙遠的大洋彼岸傳來,卻無法點亮這片土地上人們眼中的希望。
9月29日,特朗普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白宮共同公布這份停火方案,承諾推動“分階段撤軍”。然而計劃一公布,就因缺乏具體時間表和實施細節引發質疑。
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10月3日晚發表聲明回應,願立即通過調解方啟動談判。同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發聲,要求以色列“立即停止轟炸加沙”。但政治表態與現實處境反差巨大。據巴勒斯坦通訊社4日報道,以軍當天再次襲擊加沙多地,造成6人死亡,其中包括兩名兒童。
對於經歷了兩年流離、飢餓、恐懼與不安的加沙民眾而言,紙面上的文字何時才能變成現實不得而知。
“他們一心只想消滅哈馬斯,可又有誰來親眼看看我們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在加沙南部汗尤尼斯,巴勒斯坦人穆罕默德·阿布·塔哈嗓音沙啞地説,“我們眼下關心的是明天能否有容身之所、有沒有能吃的食物、能不能喝上一口乾凈的水。”
在加沙,乾淨的飲用水極度稀缺,價格更是高得驚人,10升水往往要30謝克爾(約合9美元)。許多居民不得不購買受污染的水,煮沸後勉強飲用。
“我們看不到未來。”塔哈望向北方,悲傷地説,“目之所及只有廢墟。家,再也回不去了!”
這是9月30日拍攝的加沙城遭襲後升起濃煙的場景。新華社發(吉爾·科恩·馬根攝)
加沙地帶衞生部門的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10月7日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已有超過6.7萬巴勒斯坦人喪生。根據聯合國和巴勒斯坦官方統計數據,近190萬巴勒斯坦人(佔巴勒斯坦總人口近90%)流離失所,其中約半數是兒童。按照聯合國有關部門的説法,加沙城現正經歷“全面饑荒”。
在加沙西部的沙提難民營,42歲的阿米拉·阿布·海爾與她的四個孩子擠在一個狹小的帳篷裏,“兩年內,我們五次流離失所,每次都從零開始。”曾是聯合國開辦學校一名教師的海爾看著瘦弱的孩子們,眼神中充滿痛苦和自責,“我們曾用野草煮給孩子喝,騙他們那是蔬菜湯。”
儘管美國提出的“20點計劃”讓她心中再次升起一絲希望,但在海爾看來,這項計劃並沒有解決食物、住所和解除封鎖等加沙巴勒斯坦人的緊迫需求。“我們擔心這只是從一個空盼墜入另一個空盼,而生活卻毫無轉機。”她憂心忡忡地説。
“當特朗普推廣他的計劃時,以軍仍持續在加沙進行軍事行動。我已被迫逃亡了整整20次。”34歲的電氣工程師加桑·阿爾古爾指着從加沙城向南的遷徙路線説。
“逃亡折磨心靈,飢餓如影隨形,我們擠在狹小的帳篷裏無處可躲。”阿爾古爾質問,“美國提出的計劃談及重建,可被圍困17年的加沙在戰火摧殘下早已淪為廢墟!沒有工具,也沒有錢,拿什麼重建家園呢?”
由於缺乏停止戰爭與重建的明確保證,“20點計劃”在加沙遭到廣泛質疑,當地居民認為該計劃側重安全與政治層面,卻未對嚴峻的人道主義災難提出緊急解決方案。
加沙已進入深秋,海風更添幾分寒意。以色列與哈馬斯代表團將於6日在埃及舉行會談。希望這次會談,不會讓翹首盼望和平的加沙人再次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