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觀察·聚焦國慶中秋假期丨VR秀如何成為文旅“新秀”?-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05 22:08:46
來源:新華社

文化新觀察·聚焦國慶中秋假期丨VR秀如何成為文旅“新秀”?

字體:

  這個國慶中秋假期,上海迎來旅游熱潮,僅首日就接待近360萬人次中外游客。記者走訪發現,上海各大文旅地標和文博場館紛紛推出VR秀,以科技感和“穿越體驗”吸引觀眾。

  戴上頭顯,一秒鐘就能“穿越”到1874年的法國巴黎,看莫奈、雷諾阿聚會寫生;踏上殷商女將軍婦好的戰車,近距離看“女戰神”指揮若定、征戰四方;走進《再見青花:海上絲綢之路沉浸式體驗展》場景,就能跟隨鄭和下西洋的船隊漂洋過海,尋找燒制青花瓷的秘密顏料“蘇麻離青”。

  沉浸式大空間VR秀正成為文旅“新秀”。(受訪方供圖)

  憑藉硬科技和穿越古今中外的新奇體驗,沉浸式大空間VR秀正在成為中國文旅賽道上的“新秀”。據不完全統計,2025年全國約有300個文旅VR秀項目絡繹登場,已成為熱門文旅地標和文博大展的“標配”。近來,它又有了更貼切的譯名“靈境”,意思是富有想象力和詩意的虛擬“元宇宙”。

  “眼下,不配上一點沉浸式VR,文旅體驗就顯得很不時尚。”一位文旅行業資深人士告訴記者,隨着人工智能技術快速投入應用,VR秀的製作周期大幅縮短,製作成本顯著降低,我國文旅市場將迎來一大波新鮮製作出爐的VR秀。

  隨着上海博物館“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引發的觀展熱潮,與之配套的法國創作的VR秀《消失的法老》備受追捧。在頭部項目的示範效應下,本土創作力量加速入場。國慶期間,上海各大熱門文旅地標和文博場館迎來VR體驗項目集中亮相。

  在上海博物館人民廣場館,“了不起的老祖宗——周同學的時空奇遇記”主題藝術秀已啟幕。展覽展出上博12件青銅器、玉器、青花瓷和粉彩瓷文物,觀眾還可以在“周同學”帶領下進入虛擬時空,化身“文物修復師”上天入地尋找文物殘片,沉浸式感受中華傳統文化之美。

  上博“了不起的老祖宗”以VR秀表達文物保護主題。新華社記者孫麗萍 攝

  一江之隔的浦東美術館,10月1日迎來了2025年的第100萬名觀眾。浦東美術館展覽《締造現代:來自巴黎奧賽博物館的藝術瑰寶》人氣爆棚,配套的VR秀《巴黎1874·印象派之夜》也一票難求。內置VR秀的雲岡石窟主題大展“雲海相望”將於10月10日登陸上海。據介紹,通過觀看VR秀,觀眾可以穿越回北魏時期,親歷千年石窟的開鑿場景。

  圖為VR秀《巴黎1874·印象派之夜》裏的虛擬場景。(受訪方供圖)

  “了不起的老祖宗”藝術秀文化創意顧問、詞人方文山説,虛擬現實技術以強大的沉浸感、互動性,把文物和藝術品中蘊含千百年的故事信息轉化為栩栩如生、引人入勝的影像,“我們很快會習慣在博物館裏體驗到科技和文化融合,穿越時空、遨游古今”。

  儘管VR賽道日漸擁擠,但眼下體驗VR的觀眾仍多局限於特定場景的“嘗鮮”群體。要讓更多觀眾掏出真金白銀“買單”,或是讓看VR秀成為習慣,還需時日。

  不過,這並不影響VR秀繼續進軍游戲、演出、電影、親子教育等細分領域。誰能成為繼《消失的法老》後的下一個爆款,成為行業關注焦點。

  在上海外灘金融中心,國內首部VR大電影《封神前傳》持續引發關注。這是我國首次使用電影工業的拍攝製作標準打造的業內頂尖水準VR秀,對歷史考據的嚴謹、對文物復原的精細,都達到令人驚嘆的程度。

  體驗者戴上頭顯後,瞬間就進入了婦好墓地的發掘現場。隨着場景變幻,觀眾時而登上疾馳的戰車感受冷兵器時代的貼身格鬥,時而在殘陽如血的場景中俯瞰商代士兵們騎着大象出征;既能見證武丁和婦好成婚的盛大場景,也能欣賞婦好所跳的祭祀舞……

  在電影的博物館段落中,4K技術精細復原了眾多“國之重器”。觀眾伸手可觸青銅鸮首“凹凸有致”的紋飾肌理,這種可互動、可探索的沉浸式體驗,初步展現了“未來影院”的獨特魅力。

  “我們相信,360度沉浸式互動電影就是未來。”《封神前傳》出品人、興格傳媒董事長楊文紅認為,VR讓電影從“二維”升級到“三維”,大大拓展了電影的邊界,提供了更多消費的可能性。在VR領域的多元探索中,下一個爆款或許就誕生於電影領域。(記者孫麗萍)

【糾錯】 【責任編輯:邱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