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數字技術 培育産業競爭新優勢-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24 07:54:02
來源:光明日報

發展數字技術 培育産業競爭新優勢

字體:

  近日,2025年6G發展大會在北京開幕。我國6G發展已進入技術創新加速演進、産業方向越發清晰的關鍵階段,一幅以“融合”“創新”為核心的發展路線圖正徐徐鋪展。作為新一代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6G將突破傳統移動通信範疇,實現通信與智能、感知、計算、安全等深度融合,實現人、機、物、智能體的全面高效連接。未來,通過深化移動通信産業與關聯産業融合創新發展,能夠強化産業協同與資源集聚,不斷催生新質生産力,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加速演進,發展數字技術,能夠為數字中國建設夯實基礎。以融合創新為引擎、築牢數字技術基座,是順應數字經濟發展潮流之舉,有利於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深遠的現實與戰略意義。6G等先進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為賦能經濟社會智能化升級提供技術支撐。數字技術不斷向傳統産業滲透,通過提高信息流通速度、促進生産過程智能化、優化生産資源配置等,提升傳統産業的生産效率,能夠實現科學導向與産業導向的有機結合,拓展發展新空間,培育發展新動能,對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發展新質生産力,對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融合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發展,深入推進數字中國建設。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融合發展”作出進一步部署,並將“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産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作為2025年九大重點任務之一。

  技術要素的跨界融合是創新供給的核心支撐。當前,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前沿科技的跨界融合,正催生顛覆性創新成果,重塑産業形態與發展格局。越來越多的工業製造企業與自主開發的大模型深度融合。這種融合不是簡單的技術疊加,而是通過要素重組、流程再造、場景重構,持續重塑産業形態與發展格局。製造業領域,數字技術貫穿研發設計、生産製造、倉儲物流、售後服務全鏈條;農業領域,數字技術與育種、種植、加工等環節深度結合,將抽象的數字能力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産效益,推動産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更讓發展格局朝着更具韌性、更富活力的方向演進。

  我國東部地區憑藉長期産業積累,匯聚了全國頂尖的數字技術研發團隊、密集的高新技術企業和完善的創新生態;西部地區則擁有獨特的資源稟賦,廣袤的土地為數據中心建設提供了充足空間,豐富的清潔能源為算力運行提供了低成本、綠色化支撐。跨區域的數字産業協作打破地理空間壁壘,讓不同地區的資源稟賦實現精準對接與高效聯動,成為放大創新供給效能的關鍵路徑,為數字技術落地生根注入強勁合力。在數字經濟成為高質量發展新引擎的今天,創新供給的質量與效能直接決定發展成色。例如,“東數西算”工程實施以來,規模化效應不斷顯現。目前,已形成8個樞紐節點和10個數據中心集群,覆蓋東、中、西部14個省份,為全國提供了約八成的智算算力,促進人工智能、智能製造、遠程醫療等行業加快發展,帶動社會投資超過萬億元。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搶佔科技發展制高點,不斷催生新質生産力。當前全球科技競爭進入深水區,不再停留在單點技術的零星比拼,而是圍繞基礎研究、核心技術、産業生態的體系化對抗。數字技術的持續迭代與深度應用,正為原始創新能力的提升注入強勁動能,成為破解創新瓶頸的關鍵支撐。例如,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能夠快速處理海量科研數據,從複雜的實驗結果中挖掘隱藏規律,為基礎物理、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等領域的理論探索提供全新視角;通過數字&&,各類創新要素實現高效匹配,推動跨區域、跨學科的協作研究成為常態;數字技術的強滲透性,也為原始創新開闢新賽道。數字技術與生物技術、新能源技術、先進製造技術等深度耦合,催生了合成生物學、智能電網、工業互聯網等“創新藍海”,有利於我國搶佔科技發展制高點。

  一系列亮眼數據,直觀印證了我國人才優勢與創新實力的同步躍升,推動人才優勢向發展勝勢轉化。據統計,2024年全社會研發投入超3.6萬億元,較2020年增長48%;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68%,超過歐盟國家平均水平;研發人員總量世界第一。國家綜合創新能力排名從第14位躍升至第10位;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科技等前沿領域加快崛起,正在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相信這支規模龐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能夠覆蓋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等各個環節,成為科技創新的中堅力量。海量人才的集聚,也形成了創新思維碰撞、技術經驗共享的良好生態,推動創新效率持續提升。未來,我們更要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為經濟社會發展打造新引擎。

  (作者:李益斌 楊婷,分別係蘭州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教授、蘭州大學印度研究中心科研助理)

【糾錯】 【責任編輯:朱家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