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電視:從視野之窗到情感之橋——海信以創新技術改寫行業格局-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30 17:40:23
來源:新華網

百年電視:從視野之窗到情感之橋——海信以創新技術改寫行業格局

字體:

從1925年世界第一台電視點亮人類視野,到如今智慧屏成為家庭情感紐帶,電視技術走過了波瀾壯闊的百年。百年間,它從黑白畫面的“遠方窗口”,演進為彩色鮮活的“團聚載體”,再升級為可捲曲的巨幕“空間藝術品”。

在中國電視産業的追趕與突破中,海信始終是堅定的破局者——從2005年研發“信芯”,到2014年推出激光電視改寫大屏格局,再到2025年量産116英寸RGB-Mini LED電視實現領跑,海信以數十年自主創新,推動中國顯示從“缺芯少屏”的被動困境,邁向主導激光、引領高端液晶的全球前沿,在百年電視技術史上刻下深刻“中國印記”。

核心技術自主化:擺脫被動局面的關鍵

1958年,天津712廠研製出我國第一台“北京牌”14英寸電子管黑白電視機,標誌中國顯示行業起步。但此後數十年,行業深陷“缺乏核心技術”困境:在CRT(陰極射線管)時代,日本以索尼“特麗瓏”技術主導市場,韓國三星等企業隨後在液晶面板領域趕超;中國上百家電視企業只能聚焦整機組裝,1996年長虹引發的價格戰拖垮泰山、牡丹等老品牌,即便海信以“透明機箱展示多12個零部件”拒絕降價,仍未擺脫技術被動。

進入液晶時代,中國電視行業“缺芯少屏”痛點愈髮尖銳。液晶面板佔電視成本70%,韓國三星、LG等企業不僅壟斷産能,還聯合操縱價格;中國企業即便通過合資(如上廣電與NEC)嘗試突破,也始終未掌握核心生産技術,利潤空間被嚴重擠壓,面臨嚴峻生存挑戰。

在持續技術封鎖與生存危機中,海信率先覺醒。時任董事長周厚健明確提出“沒有自己的芯片將永遠是二流廠家”,直指核心技術缺失要害。2005年,海信歷時7年研發的“信芯”——中國自主知識産權數字視頻處理芯片誕生;2007年,又建成第一條國産液晶模組生産線,推動中國電視企業成本掌控比例提升至60%以上。此後,海信布局激光顯示、研發ULED技術對抗日韓OLED壟斷,並主導激光顯示國際標準制定,印證“唯有掌握核心技術,才能擺脫被動”的破局之道。

激光電視:自主創新夯實産業話語權

2007年,海信敏銳發現激光顯示是“擺脫對屏束縛”的全新技術路線——無需依賴大尺寸液晶面板,還能解決護眼、形態單一等痛點,遂率先入局。彼時尚無國際標準和産品參照,僅靠自主摸索確定“激光光源+超短焦鏡頭+抗光屏幕”核心路徑,歷時7年投入終於實現“從0到1”突破。

憑藉持續創新,海信激光電視交出亮眼成績單。技術上,2014年推出首&100英寸激光電視,突破國外企業在傳統顯示領域的長期主導地位。此後歷經5次迭代,實現從2K到8K、單色到三色、75英寸至300英寸跨越,攻克可捲曲、可折疊形態難題。

産業層面,以海信為代表的國産企業推動激光器、抗光屏幕等核心部件國産化,帶動芯片、膜片等上游産業鏈自主化;依託中國超7000項激光顯示專利,主導激光顯示國際標準制定,使其成為國家“十四五”重點專項技術。

市場端,2024年海信激光電視在全球的市場份額達53%,印證高端出海實力。

可以説,海信激光電視重塑了顯示行業格局。對行業而言,它不僅是“新物種”,更是電視從二維平板向三維空間進化的標誌,捲曲屏技術打破日韓長期主導的産業秩序,為中國品牌提供“換道超車”機遇;帶動全球20余家主流廠商入局,將單一産品做成完整産業,推動激光電視成為行業突破增長天花板的關鍵賽道。對用戶而言,電視從硬體升級為“藝術品+空間裝置+社交場景”,以大屏沉浸、健康護眼體驗,契合中高端人群大屏消費需求。

中國工程院院士許祖彥高度肯定激光顯示技術,稱其是“自主可控打造新一代顯示産品、産業,圓中國人看中國電視‘中國夢’”的核心載體。他指出,黑白、CRT、液晶等傳統顯示技術均由國外引領,激光顯示雖早在上世紀60年代被提出,卻在我國率先實現“原理可行——技術可行——産業可行”跨越,如今中國在關鍵材料、元件、專利等方面具備自主可控能力,真正有條件結束進口顯示産線依賴。

RGB-Mini LED:高端液晶顯示技術引領行業

如果説激光電視讓中國在大屏顯示領域實現“換道超車”,那麼RGB-Mini LED讓中國在高端液晶領域完成“正面領跑”。在全球顯示技術迭代關鍵期,海信走出的RGB-Mini LED獨特技術路線,成為中國顯示力量突破“跟跑”困境、實現“領跑”的核心抓手。

今年1月,海信在國際消費類電子産品展覽會上發布自主創新的RGB三維控色技術,並推出首&116英寸的RGB-Mini LED電視,推動高端顯示標準向色彩精度方向演進。這條路線的獨特性體現在“技術自主攻堅+全産業鏈掌控”深度耦合:一方面,海信攻克兩大世界性産業化難題——以自研“RGB光色同控畫質芯片”破解三基色光源精準協同控制的算法問題,再依託控股企業乾照光電自研的“高性能RGB-LED芯片”,突破發光效率、壽命與色彩穩定性硬體瓶頸,實現從單一“控光”到“光色同控”維度跨越;另一方面,海信向上游延伸控股關鍵企業,構建從芯片、模組到整機完整産業鏈。2116英寸RGB-Mini LED電視的量産,標誌這一路線成果讓中國企業在液晶技術創新維度上領先日韓。

海信RGB路線不僅重塑行業競爭邏輯,更推動高端顯示變革。此前,全球高端顯示競爭主要集中於OLED技術,海信通過RGB技術,在色彩純度、色域覆蓋、能效比等關鍵指標全面超越QD-OLED,讓RGB-Mini LED技術成為全球巨頭都在加速布局的高端即是,將競爭核心轉向“色彩精度”。這種突破不再是跟隨日韓路徑,而是由中國企業輸出“光色同控”的中國方案,從技術追隨者變為全球顯示技術演進關鍵標準的參與者。

這條路線已經引發全球産業格局的連鎖反應——三星、索尼等長期主導顯示領域的日韓巨企業,紛紛跟進布局RGB-Mini LED。這種態勢證明中國企業技術選擇已具備全球産業導向力,推動形成“中國引領——全球共創”新産業循環。

從海信技術突圍到日韓企業主動跟進,中國顯示行業逐步減少對價格競爭的依賴,完成從追趕到並跑、再到領跑華麗轉身。這不僅是單一技術突破,更是中國科技自立自強在高端製造領域的硬實力體現,標誌中國顯示産業進入“技術輸出”新周期。

百年電視,變的是屏幕尺寸、技術形態與交互方式,不變的是它作為“情感連接器”核心價值——從上世紀70年代半個院子圍看黑白電視的熱鬧,到如今激光巨幕下全家觀影的溫馨,這份團聚溫度從未褪色。海信,正是這份溫度的“技術守護者”:它用“信芯”讓中國電視有“中國芯”,用激光顯示讓大屏入戶不再困難,用RGB-Mini LED讓色彩還原更接近自然本真,每一次突破都讓“看見”更清晰,“連接”更溫暖。

如今,中國顯示創新已被世界看見——海信激光電視在歐洲市場實現三位數增長,RGB-Mini LED技術引來日韓巨頭跟進,中國激光顯示專利佔全球半數以上。百年電視故事仍在繼續,海信將帶着“以技術改變生活”初衷,讓這方屏幕繼續承載情感、記錄時代,也讓中國創新光芒,透過屏幕照亮更廣闊的世界。(文/趙秋玥)

【糾錯】 【責任編輯:周靖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