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微光丨江城守護人-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30 16:21:57
來源:新華社

城事·微光丨江城守護人

字體:

  【記者手記】

  桿長近三米的網兜,一兜入水,再提起時便是超過十斤重的各種漂浮物。將這些漂浮物倒在船頭,再次空兜入水,如是往復……這樣的動作,秦興明每天要重復三、四百次。

  14年前剛兼職做清漂人時,晚上回家,熊人建和秦興明連飯碗都端不穩。如今一切成為習慣,秦興明雙手提滿各種清漂裝備,輕鬆地招呼我們上船。

  清晨六點四十五分,萬州長江二橋下,熊人建夫婦穿好救生衣,將清漂船挪出泊位,停靠在一艘大一點的清漂船旁,方便我們上下。兩艘船上散落着的用來固定船身的麻繩,是秦興明口中需要格外警惕的“暗器”——在搖晃的小船上,踩着圓滾滾的麻繩,老漁民都站不穩。

  七點十五分,清漂隊的班前會結束,隊員們領取了各自的任務。熊人建夫婦今天要去江南新區沿岸清理漂浮物,那裏是萬州“平湖夜景”最美的打卡點之一。

  都説長江在萬州拐了一個彎,這道彎是萬州的城市“精華”所在,因為它拐出了最美“平湖夜景”,這道彎也給清漂人帶來了更多的工作量,因為回水處江面漂浮物會不斷堆積。

  馬達聲劃過剛從晨曦中醒來的城市,清漂小船橫渡翻起浪花的長江。當我們還沉浸在暈船的痛苦中時,秦興明已經找準漂浮物的集中處,將打撈網兜插入江水中。

  一片目測超過籃球場大小的漂浮物帶,夫妻倆要在今天清理乾淨。

  船身停穩、馬達聲息,熊人建也提着網兜來到船頭,和妻子秦興明一人一邊,默契地加速打撈。

  中午十二點,熊人建夫婦的清漂船,已經“滿載”往返了兩次,原本籃球場大小的漂浮物帶重回清澈。吃過午飯,兩人打了個盹、收拾停當,開始了下午的作業。

  除了清理漂浮物,熊人建和秦興明還有不少其他的任務。2010年前後,萬州的江面清漂作業開始引入大型的躉船設備,為了方便這些大型設備清漂,清漂隊員們需要在江岸邊設置圍網,將附近的漂浮物圍攏,以便大型躉船集中清漂。下午夫妻倆就要檢查江南新區岸邊的幾處圍網,熊人建打趣説,這個下網的技術他是專業的,畢竟打漁下網幹了30多年。

  經過無數清漂人的努力,2025年1至4月,長江萬州段氨氮含量已經穩定保持在每升0.03mg/L,超過Ⅰ類水質標準。

  下午六點,結束一天的清漂作業,熊人建邀請我們到家裏吃魚,不同於聞名全國的“萬州烤魚”,夫妻倆更喜歡傳統的麻辣魚。在長江上打過30多年的魚,他們早已養就了一副吃魚的腸胃。

  十餘年不論晴雨,航行在長江之上,守護城市清潔的江面,是夫妻倆作為清漂人的英雄氣;幹了30多年捕魚人,幾天不吃魚總感覺少了點什麼,則是他們作為江城萬州人的煙火氣。

  記者:李愛斌、沙青

  攝製:李澤鴻

  編導:周夢蝶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

【糾錯】 【責任編輯:邱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