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化改革打出“組合拳” 數據要素價值加速釋放-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15 08:43:20
來源:經濟參考報

市場化改革打出“組合拳” 數據要素價值加速釋放

字體:

8月14日,國新辦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四五”時期數字中國建設發展成就。記者從會上獲悉,數據産業已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2024年數據産業規模較“十三五”末增長117%,預計未來幾年仍將保持較高的增長水平。

當前,我國正體系化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打出政策“組合拳”,推動海量數據優勢不斷轉化為國家競爭新優勢。下一步,將持續完善數據基礎制度,今年將推出數據産權等10多項制度,加快釋放數據要素價值。

持續完善數據基礎制度

數據産業是促進數據要素市場化價值化的新興産業,近年來發展乘勢而上、逐步壯大。據國家數據發展研究院研究,2024年,全國數據企業數量超過40萬家,數據産業規模達5.86萬億元,較“十三五”末增長117%,預計未來幾年仍將保持較高的增長水平。

數據産業鏈加速形成,數據“採存算管用”全鏈條煥新迭代,催生出“數據即服務”“知識即服務”“模型即服務”等新模式、新業態。2024年,上市數據企業平均研發投入較“十三五”末增長79%,年均增速15.7%,産業鏈創新活力持續增強。

這背後離不開我國體系化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打出了一套政策“組合拳”。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在會上&&,在完善數據基礎制度方面,去年國家數據局推出了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等21項政策,今年還將推出數據産權等10多項制度。

此外,各地搶抓機遇、加快布局,資源集聚、技術創新、應用牽引、安全支撐的産業特徵初步顯現。從區域來看,2024年,長三角數據産業規模佔全國的22.6%,集聚數據企業超過了10萬家,是我國數據産業的重要增長極。從城市來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等城市,吸引大量頭部企業和創新主體,産業生態化集聚趨勢較為明顯。

劉烈宏&&,今年國家數據局計劃部署一批數據産業集聚區建設試點,以此為抓手不斷優化産業布局,加快形成産業生態和規模優勢。

加快國家級數據基礎設施建設

為更好地推進數據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必不可少。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建設和運營國家數據基礎設施,促進數據共享”。

“作為‘十四五’期間提出的全新概念,建設運營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強調以釋放數據價值為目的,強調以建設運營數據流通應用&&為重點,同時充分融合網絡、技術以及各種標準和規範。”國家數據局副局長夏冰説。

“十四五”期間,《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指引》制定了數據基礎設施參考架構、明確了“三統一”的互聯互通要求,提出了9項重點技術規範。截至目前,我國已經建成包含北、上、廣、深、杭等25個城市在內的城市節點,布局了16個省(區、市)的數據基礎設施架構,並在7月底全面完成互聯互通。

記者從會上獲悉,預計到今年底,節點城市規模將擴大到50個左右,覆蓋80%的省(區、市),為數據規模化跨域流通奠定設施基礎。

此外圍繞産業發展,“十四五”期間,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吸引接入了包括數據交易所、數據開發商供數、治數、用數等各類主體超過2000家。在設施應用方面,支撐政務治理、金融風控等上百個場景應用,上架了近萬個數據産品。

“應該説,數據基礎設施建設還處於起步階段。”夏冰&&,面向“十五五”,將進一步聚焦高質量的標準構建、大規模的設施部署、市場化的生態運營,持續打造便捷高效、自主安全、世界領先的國家級數據基礎設施,有效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科技創新和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培育壯大數據市場

當前,越來越多數據産品或服務等形式進入流通交易市場,成為數據市場興起的一個縮影。

監測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主要數據交易機構新上架數據産品達到3328個,同比增長70%。其中人工智能領域的數據供給表現尤為亮眼。

優質的數據供給也帶動了各行業用數水平的提高,數據要素正加速賦能千行百業發展。例如,在農業領域,有的企業利用數據賦能智慧施肥,綜合提升産量5.5%;在工業領域,有的企業依託海量測井數據開發出行業大模型,鑽井決策效率提升了15倍……

此外,市場生態更加豐富。據統計,中央企業新成立了數字科技類公司近500家。僅今年二季度,主要數據交易機構新增供需主體達到2600多家。一批從事數據標注、治理、交易服務等業務的企業快速成長,一些第三方數據服務機構從無到有,逐漸向專業化領域拓展深入。

“培育全國一體化數據市場是一項從無到有、逐漸深入的工作,還任重道遠。”國家數據局副局長沈竹林説,下一步,將堅持以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為主線,加快培育壯大數據市場,為促進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記者 郭倩)

【糾錯】 【責任編輯:趙秋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