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貿易是與數字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新型貿易形態,其借助數字技術實現産品或服務的傳輸、交易和消費,已成為國際貿易發展的新趨勢和經濟的新增長點。《全球數字貿易發展報告2024》顯示,2021年至2023年,全球數字貿易額從6.02萬億美元上升至7.13萬億美元,年均增速高達8.8%,佔國際貿易總體規模的比重由19.6%上升至22.5%;從全球前十大經濟體來看,歐盟、美國和中國的數字貿易規模位居全球前三,並保持穩健的增長態勢。
我國數字貿易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帶動了服務貿易穩步增長。《中國數字貿易發展報告2024》顯示,2023年我國可數字化交付的服務進出口額達3859億美元,佔服務進出口總額比重達41.4%。商務部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1萬億美元,同比實現14.4%的顯著增長,創歷史新高。業界普遍認為,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我國服務貿易實現逆勢增長主要歸功於數字貿易的迅猛發展,未來其引領服務貿易規模增長、結構優化的作用還將不斷顯現。
數字貿易是服務貿易中最具發展前景、最具發展活力、增速最快的貿易形式。數字貿易主要可劃分為四類:一是數字産品貿易,涉及各類短視頻以及游戲、影視、動漫、音樂、電子書等數字化內容;二是數字服務貿易,涉及軟體外包、數字金融、遠程醫療以及其他可數字化交付的專業服務;三是數字技術貿易,涉及通信、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衛星導航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服務;四是數據貿易,以數據為交易對象,涉及數據的收集、存儲、處理及安全保護。這幾種類型的數字貿易都以創新為內在驅動力,具有更高科技含量、更大發展潛力、更高效率、更可持續的特點。在世界經濟增長乏力、單邊主義逆流涌動的背景下,數字貿易展現出強大的抗衝擊能力和發展韌性。
作為新型貿易形態,數字貿易何以引領服務貿易發展?從貿易方式看,作為服務貿易的重要交付手段,數字貿易可大幅降低交易成本。數字貿易是貿易的重要內容,也是重要方式。以往的服務貿易通常需要面對面才能提供服務,因而被限制在較小的産品範圍和地理空間內。數字貿易運用數字技術,極大拓展了服務貿易的産品範圍、地理空間和實現方式。借助數字技術,各類服務貿易的交易成本大幅降低,傳統的服務産品由不可貿易變得可貿易或者可以更便捷地交付。醫療、金融、設計等領域的傳統服務貿易産品可在全球範圍內以幾乎零交易成本實現快速交付;導航、衛星定位、游戲、雲計算等則可實現在線實時消費。與此同時,&&企業代替傳統企業成為服務貿易的組織者和提供者。相比於傳統企業,&&企業可以在更大空間、更多行業內整合各類服務業企業,推動更多服務産品實現全球化生産分工,完善服務貿易的全球産業鏈供應鏈,擴大服務業的中間品貿易和價值鏈貿易,進而促使服務貿易更快增長。隨着數字貿易迅速發展,我國涌現出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加之日益完善的數字貿易發展政策體系、現代化的數字貿易基礎設施、豐富的數字人力資本,我國服務貿易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從實際成效看,數字貿易已經催生出各類新型服務貿易,並展現出強勁增長勢頭。在數字産品貿易方面,我國各類&&企業和手機APP加速出海,社交和短視頻&&的全球活躍用戶數持續攀升,帶動游戲、影視、動漫、音樂、文學文化作品等數字內容貿易快速發展。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個人文化和娛樂服務出口增幅為39.3%,進口增幅為29.5%。在數字服務貿易方面,我國的軟體外包、數字金融、知識産權等可數字化交付的專業服務貿易規模繼續提升。《中國數字貿易發展報告2024》顯示,2019年至2023年,我國可數字化交付的服務進出口規模連續5年實現順差。預計到2029年,可數字化交付的服務貿易規模佔我國服務貿易總額的比重將提高到45%以上,到2035年,這一比重有望提高到50%以上。在數字技術貿易方面,我國的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衛星導航等新一代技術厚積薄發,成為新的貿易增長點,帶動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貿易規模增長。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雲計算白皮書(2023年)》預計2025年我國雲計算整體市場規模超萬億元。從數據貿易看,數字時代的各類交易活動産生了大量數據,隨着數據收集、處理、交易和跨境流動體系的完善,其作為生産要素的功能將進一步釋放,數據貿易發展潛力巨大。
新形勢下發展服務貿易,不僅可以穩外貿,而且將推動我國對外貿易結構更優、質量更高、韌性更強。展望“十五五”乃至更長一個時期,需更好把握數字貿易對服務貿易的驅動作用,加快形成以數字貿易引領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政策體系。這既是適應全球數字經濟加快發展背景下服務貿易數字化轉型的必然要求,也是積極應對當前貨物貿易受關稅衝擊的務實舉措。對此,需以推動服務業制度型開放為抓手,進一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放寬服務業准入領域,發揮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城市和自貿試驗區的示範引領作用。與此同時,完善數字貿易驅動下的服務貿易治理與促進體系,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健全數字貿易和服務貿易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人才培養體系,加快數字貿易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服務貿易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
(劉洪愧 作者係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