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15日電 題:KPL走進“鳥巢”
——一項移動電競賽事的體育化進程與九年答案
新華社記者肖亞卓、許仕豪
62196名現場觀眾、超過85%來自外地,12秒門票售罄——這些數字構成了2025年王者榮耀職業聯賽(KPL)年度總決賽在國家體育場“鳥巢”的答卷。
對成立九年的KPL而言,“鳥巢”之夜是移動電競的一次重要呈現。其背後,是聯賽在體育化、職業化、地域化的持續積累。這場決賽不僅是一場競技賽事,也是行業發展階段性的一個縮影。

里程碑之夜
11月8日傍晚,“鳥巢”外的廣場在燈光與人群的匯聚中逐漸升溫。數萬名觀眾排起長隊,應援燈牌與隊服在夜色下連成一片。場館內,舞&巨幕、AR設備、地屏光影同步進行着最後測試。當開幕式燈光亮起,3663.75平方米地屏勾勒出的“英雄卷軸”環繞全場,中央128米主舞&完成“裂變式”轉場,將現場迅速帶入沉浸氛圍。
“這場舞&的搭建難度遠超以往。”KPL王者榮耀職業聯賽負責人、KPL聯盟主席黃承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説,“為了搭建這套舞&系統,團隊提前十多天進駐場地,經歷了多輪調整,就是為確保六萬多名觀眾的安全和體驗不受影響。”

官方數據顯示:本場比賽共有62196名觀眾走進“鳥巢”,刷新了單場電競賽事現場觀眾人數的吉尼斯世界紀錄。門票開售後12秒內售罄,有85%的觀眾來自北京以外的地區。跨城市的大規模人員流動,使這場移動電競賽事以一種“全國集結”的方式完成落地。
圍繞賽事形成的文旅聯動同樣令人關注。“鳥巢”周邊多家商圈、影院等文體空間推出“第二觀賽現場”,票根經濟覆蓋住宿、餐飲、交通等多個場景。黃承説:“觀眾來了,城市的場景自然就被帶動了。”
九年職業化歷程
電競與“鳥巢”牽手並非首次。2017年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在此舉辦,“遠古巨龍”盤旋上空的畫面仍是許多玩家的回憶。當時黃承也坐在場內,見證了屬於端游電競的高光時刻。

黃承在2025年KPL決賽後接受採訪
彼時以KPL為代表的移動電競才剛剛起步,一切都處在摸索階段,沒人知道未來會走到哪。但黃承那一刻就已經在暢想“KPL走進‘鳥巢’的一天”。
九年間,從上海東方體育中心到成都鳳凰山體育場,從深圳春繭體育館到北京“五棵松”,從“新工體”到“鳥巢”。KPL決賽地點的變化,體現了聯賽組織在不同城市、不同場館條件下持續打磨的過程。
支撐這一過程的,是KPL堅定不移的職業化進程。黃承將“體育化”視為職業化建設的起點——不僅是聯賽賽制的體育化,也包括俱樂部訓練、體能、心理、數據分析等完整體系的建立。

Hero久競俱樂部隊員在訓練中
“地域化”則是另一條關鍵路徑。自2018年起,KPL推動俱樂部陸續落地主場城市。通過與城市綁定,使聯賽從線上延伸到線下。
最早參與地域化嘗試的Hero久競俱樂部對此感受頗深。“主場落地使我們從‘參賽隊’升級為‘城市文化名片’。俱樂部與本地社群的&&更緊密,‘以南京之名’成為俱樂部品牌敘事的一部分,鞏固了城市與粉絲的情感鏈結。”Hero久競俱樂部董事長陶婷婷説。
KPL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2019年春季賽決賽選址不當,導致比賽因極端天氣中斷,聯盟甚至被批評為“草&班子”。黃承並不避諱談論這些曾經的失誤,“我們被叫了很多年‘草&班子’。但我們重視這些聲音並從中吸取經驗。可能正因為這樣,團隊才最終走到‘鳥巢’。”

AG超玩會戰隊在2025年KPL年度總決賽上捧起冠軍獎盃
人才與舞&決定未來
在更廣的體育敘事中,登上亞運舞&是KPL體育化道路上的里程碑之一。自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起,《王者榮耀》成為最早進入綜合性運動會的移動電競項目之一。在杭州亞運會上中國隊奪得金牌,使其進入更廣泛的公眾視野。
黃承仍記得那一刻的震撼:“當國旗升起,眼淚是無意識往下掉的。”

2023年9月26日,在杭州亞運會電子競技王者榮耀亞運版本決賽中,中國隊以2比0戰勝馬來西亞隊,獲得冠軍,圖為冠軍中國隊(中)、亞軍馬來西亞隊(左)和季軍泰國隊在頒獎儀式上。新華社記者 顏麟蘊 攝
他認為,進入亞運會的重要意義之一是“把電競置於體育坐標係中進行審視,‘體育化’不是一句口號,它要求我們在規則、訓練、職業保障、反興奮劑、賽風賽紀等方面都達到一定標準。”
賽事影響力和規模的升級,也對行業內從業人員的專業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黃承認為,電競領域還需要吸引更多除了賽訓以外的頂尖專業人才。
“比如最優秀的公關、法務或者財務類人才,這些人願不願意加入我們,也是決定我們能走多遠的關鍵因素。”黃承説。

7月26日,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舉行的2025年電競世界盃王者榮耀項目決賽中,中國AG.AL戰隊4比3戰勝中國TT Global戰隊,贏得冠軍,圖為AG.AL隊選手在比賽中。 新華社記者 羅晨 攝
為幫助俱樂部吸引人才,同時避免成本壓力,KPL創新性地制定了專項激勵機制,由聯盟提供資金,用於獎勵俱樂部中負責商務、運營、內容製作、活動執行等崗位的工作人員。陶婷婷認為,這項措施確保了職業化需求不會演變為俱樂部的額外負擔,“這是對長期投入的一種肯定,也是一種繼續往上走的支撐”。
“鳥巢”之夜是一個階段性的高點,也是對KPL職業化進程的一次檢驗。隨着賽事體系更加完善、俱樂部更加成熟、賽事場景持續打開,移動電競在城市空間、體育敘事和社會文化中的位置仍將繼續拓展。對KPL而言,鳥巢不是終點,而是下一程的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