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運動能力測評規範》國家標準如何重塑體育課?-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10 22:03:43
來源:新華網

《學生運動能力測評規範》國家標準如何重塑體育課?

字體:

  新華社北京9月10日電 題:《學生運動能力測評規範》國家標準如何重塑體育課?

  新華社記者韋驊、陳地

  走進成都天府第七中學體育館,墻上張貼着足球、籃球、排球等項目的課程運動能力等級標準,十分醒目。學生們正按照標準要求進行籃球練習,他們一邊觀察墻上的動作示意圖,一邊調整手型和力度,控制籃球的反彈高度和節奏。

  作為首批《學生運動能力測評規範》(以下簡稱《規範》)國家標準的試點校,天府七中每月進行雙週測評,並且用全員培訓和專業教師深度研修的方式,讓《規範》更好地走進課堂。

  “在國標發布之前,體育老師上課沒有一個統一的依據。我們作為12年一貫制的學校,學生在小升初之後,他們的體育課還都是統一要求,學生群體沒有按照運動能力進行分層、分類,一體化教學也沒有辦法實現。”天府七中學生發展服務中心主任唐金菊説。

  唐金菊的一席話,道出了很多學校體育工作者的心聲。缺少統一規範的評價體系,是曾長期困擾學校體育工作的一道難題。因為這涉及社會對體育的整體認知、體育項目自身特點等多方面因素。比如運動表現具有非完全重復的特點,使得評判難以標準化。

  去年5月,由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牽頭研製的22項《規範》發布,為中國學生運動能力等級提供了國家標準。這意味着長期困擾學校的運動能力評價無標準、課程缺乏銜接性問題,有望通過國家標準得以破解。

  標準研製牽頭人、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育美育教育研究所所長於素梅介紹:“這套國家標準包含足球、籃球等21項專項運動能力和1項基本運動能力,每項標準都劃分六個等級且逐級提升。基本運動能力六個等級與學段年級對應,專項運動能力六個等級按難度進階劃分為三期。”

  標準發布後,迅速進入應用階段。目前,全國已建立59個試點區和800多所試點校,覆蓋省級、地市級和區縣級三個層面,形成了立體化推進網絡。所有試點區校均已接入一體化數字教研&&,可實時上傳試點成果,分享實踐經驗。

  於素梅帶領團隊針對不同應用場景設計了十套試點方案。在教學改革方面,依託標準對學生進行精準能力分級,實現因材施教;在教師招聘環節,要求教師的專項技能水平必須達到所教學段標準;在質量監測方面,鼓勵孩子根據興趣展現能力,落實“小學畢業達到2級,初中畢業達到4級”的“定級不定項”要求。

  據唐金菊介紹,學校將國標內容作為指導,每月定期舉行等級認證工作,並將其靈活運用在各項教學實踐中,比如按照國標要求進行期末考試、開展流水線式等級測試提高效率。此外,學校還自主研發了學生運動能力記錄手冊和等級證書模板,實現“一生一冊”,並錄製籃球項目測試標準視頻供推廣使用。

  標準的應用還從課堂教學延伸至師資建設等環節。天府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育教研員肖遙介紹,在天府新區教師共享中心的招聘中,要求應聘者必選“三大球”之一進行測試,並加試一項個人專項技能,同時須達到運動能力等級4級或以上水平,以確保其具備紮實的運動技能和教學基礎。

  “引入運動能力等級標準後,招聘中對教師專項技能的評價變得有據可依、客觀統一,改變了以往缺乏直觀衡量和參考的狀況。應聘者能清晰了解自身水平,招聘方也能更科學、公平地進行比較和遴選,提升了整體招聘質量與崗位匹配度。”肖遙説。

  儘管標準已取得初步成效,但試點中也暴露出基層學校在器材配置、教師培訓等方面的差異化挑戰。比如,有學校建議,進一步統一裁判判罰標準,細化場地與測試器材標準,提升權威性與一致性。對此,於素梅&&,當前教科院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收集試點反饋,為計劃於2027年啟動的修訂工作提供依據。

  關於未來工作的設想,於素梅希望通過《規範》建立針對普通學生的從校級、區級、省級到國家級的運動能力等級認證體系,並通過運動能力等級認證與國家體育教育質量監測和中考體育改革深度融合,用“過程性等級認證”替代或部分替代一次性考試,破解“考什麼練什麼”的困境,真正實現以人為本的體育評價。

  教科院在收集《規範》意見的同時,也在同步推進與標準配套的教程出版工作。《規範》推出一年多以來,相繼出版的籃球等四個項目教程以及即將面世的《軟式棒壘球教程》,為體育課程一體化改革又推進了一步。同時,值得一提的是《軟式棒壘球教程》也是與《規範》配套的第一個小球類項目教程。

  她説:“以軟式棒壘球舉例,在校園層面,中國教育學會體育與衞生分會長期推動軟式棒壘球項目的普及,該項目在全國逐步形成軟式棒壘球錦標賽、俱樂部聯賽、城市聯賽、校園聯賽的賽事序列,2024年吸引青少年參與人數近6萬人,受到學生喜愛。從項目本身來説,軟式棒壘球技術動作並不難,通過老師的講解,孩子們會很快上手,擊球的體驗感很強,這樣就能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另外通過比賽,也可以培養孩子們的競爭意識和團隊意識。”

  在教程設計過程中,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於素梅&&要讓老師從學生的角度考慮這節課怎麼上,強調“以學定教”,而非“以教定學”。

  圖為2023年3月23日,在合肥市元一名城小學,學生在進行軟式棒壘球訓練。新華社發(解琛 攝)

  “教程的設計一定要貫穿大中小學,而非讓每個學段孤立。比如軟式棒壘球的教程劃分為六個模塊。零基礎的小學生從模塊一開始學,並根據能力的提高逐漸學習接下來的模塊。若初中生首次接觸該項目,也得學模塊一,這不是低級重復,而是基於學生對項目的了解和熟悉程度。”於素梅説,“教程最大的亮點在於按照學、練、賽、評一體化的總體構思來設計,按單元教學來呈現,配合教學案例和視頻教學,也方便了老師授課。”

【糾錯】 【責任編輯:王佳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