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山侖中國工程院院士:一個專注農業事業的科研人

2021-10-08 14:05 來源: 新華網

20世紀50年代,山侖考入山東大學農學院成為新中國第一代農業大學生,正值風華的他在母親先進教育理念的影響下,一直保持著對學習最純粹的熱愛。“我們愛黨愛國要具體化,不可以是一句空話,還要熱愛我們所從事的專業”,剛進入大學的山侖説,而這樣的狀態一直持續到了如今80年華。

1965年,山侖所在的研究所大部分人員到基層工作,山侖被分配到了山西省的一個小村子,叫五裏後村,山侖説:“這段時間對我來説十分關鍵。”

山侖帶隊進入五裏後村的那一年,正好趕上了幹旱,大旱年的降水量只有往年的一半。為了保住甚至提高農民的收成,山侖及團隊採用了增施肥料、少量澆水、人工授粉等措施。在農業科技人員與當地村民的共同努力之下,五裏後村當年的糧食産量只略低于往年的産量,不僅為當地村民解決了溫飽問題,還獲得了當地政府和群眾的讚揚。

然而這一年,山侖解決的不僅是一個村子的溫飽問題。在幫助村民保住收成的過程中,幹旱缺水地區農作物的生長情況引起了山侖和其小隊的注意,並展開相關研究,豐富了“旱地農業”這一理念,為我國旱地種植打開了一扇大門。

黃土高原土壤侵蝕與旱地農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在1989年正式建立。“實驗室成立初期,還是有一些不同的聲音,要不要搞旱地農業這是最大分歧。當然我覺得水土保持和旱地農業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既要保持水土,也要高效利用水土這才是完整的水土保持概念。”山侖説。

1988年,山侖獲得竺可楨野外科學工作獎,這被視為我國野外科學工作者的最高榮譽。山侖在野外工作20余年,在艱苦的地區開展著農業研究,並且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經過多年的艱苦奮鬥與努力,山侖以及其他科技工作人員不斷在旱地農業方面的工作推進。20世紀90年代,山侖帶團隊轉移方向,向節水農業研究。

山侖説:“節水農業,也是國家倡導的一個措施,因為我們的水資源按照比例來説,在全世界還是比較低的,在這個情況下搞節水農業,包括整個節水型社會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任務。”

科普中國中央廚房

新華網科普事業部

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

聯合出品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作者: 科技前沿大師談   [責任編輯: 滿旭蕊]

相關稿件

農業,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