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正確認識糖尿病預防診療 聽聽專家怎麼説

2021-11-14 12:28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11月14日電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聯合國糖尿病日,近年來,糖尿病發病率升高,且患者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飲食多油多糖、缺乏運動等不良生活習慣讓糖尿病與我們的距離不斷在縮短,我們需要認清這個潛伏在生活“暗處”中的疾病風險,降低罹患糖尿病風險。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內分泌科主任、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委員、主任醫師王廣接受新華網採訪時介紹了糖尿病的特徵、診療等相關知識。

糖尿病分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以及特殊類型糖尿病,目前患病率高的主要集中表現為2型糖尿病。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可能患有糖尿病呢?王廣講到,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主要是指超重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生活方式不健康、缺乏運動、大量進食甜品飲料的人群。當出現多飲、多尿、多食、口渴、近期體重突然下降等症狀時應當引起注意。但同時,許多2型糖尿病的早期病人並沒有明顯的多飲多尿多食等症狀出現,需要通過體檢、檢測血糖來發現並診斷2型糖尿病。

對于糖尿病的治療涉及飲食、運動、用藥等多個方面。王廣表示,飲食控制是整個治療方案中的關鍵,任何藥物治療都需配合飲食管理。2型糖尿病,尤其是超重和肥胖的患者,本身處于能量的正平衡狀態。糖尿病晚期患者由于β細胞功能下降,會導致能量大量流失,造成形體消瘦。但其實多數糖尿病患者仍處于能量攝入超過能量需求的情況,從而導致超重和肥胖。飲食控制對于大多數2型糖尿病患者來説必不可少。

關于飲食控制,民間有“少吃主食,只吃素食、粗糧”和一味追求降糖、無糖食物等説法,王廣講到,這樣的説法存在一定誤區。紅薯等粗糧因其中碳水化合物比例更低,纖維素更多,對糖尿病患者影響較小。不過米飯、饅頭等主食依舊可以成為糖尿病患者餐桌上的選擇,只要攝入量按照根據患者的身高和體重計算出的基本能量平衡點。王廣強調,對于超重的患者,這一平衡點應適當比普通標準量更低。在嚴格有效控制攝入量的情況下,粗糧或細糧,糖尿病患者都可以食用;若不控制攝入量,只用粗糧或所謂的降糖、無糖食品也會造成血糖升高。

患有糖尿病同時會伴隨一係列並發症,尤其對于年輕的糖尿病患者來説,未來的生存時間較長,出現心梗、腦梗、腎臟功能不全、尿毒症等並發症的幾率更大,對其健康更加不利。王廣表示,通過嚴格控制血糖、飲食和運動等方式,再配合藥物治療,進行綜合管控,可以延緩和降低並發症的風險。

如今,糖尿病的治療手段越來越多,很多新型藥物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心臟和腎臟的症狀。王廣談到,在控制血糖的過程中,應使用個體化的治療方式。對于年輕的、沒有心梗腦梗病史的糖尿病患者,目標是使他的血糖回歸正常,接近于普通人水準;對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出現了並發症、有過心梗腦梗病史的患者來説,血糖控制目標不用特別嚴格,達到7%甚至8%的目標值即可。由此可見,在糖尿病治療和預防並發症的過程中,血糖控制並不是越低越好,應當針對個體治療,使得血糖達到國際推薦目標值的同時,又能帶來額外的對心臟、腎臟、腦血管方面的獲益。

二十年前,我國40歲前患有糖尿病的人數比例很低。如今,伴隨生活方式的變化,飲食習慣變化、運動量少等問題越來越普遍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只依賴藥物治療並非正確選擇,糖尿病需要患者長期與之鬥爭,生活方式的幹預和飲食控制是2型糖尿病預防和治療中貫徹始終的關鍵。擁有良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能夠有效預防早期2型糖尿病的發生,並在治療過程中配合藥物,改善病症,産生積極影響。

科普中國中央廚房

新華網科普事業部

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

聯合出品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作者: 劉暢   [責任編輯: 付琳]

相關稿件

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