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啟航到引領:5G商用關鍵節點回顧-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20 09:42:29
來源:科普中國

從啟航到引領:5G商用關鍵節點回顧

字體:

5G作為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是數字經濟時代的戰略性基礎設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5G不僅為個人用戶帶來超高速率與低時延的通信體驗,更賦能千行百業,催生新業態、新模式,引領社會生産與生活方式的深刻變革。回顧其發展歷程,我國在技術標準與商用進程上實現了多項“首個”:2015年5月率先發布《5G願景與需求》白皮書,明確系統方向;2018年推動5G首個國際標準在3GPP凍結,奠定全球産業化基礎;2019年工信部正式發放5G商用牌照,標誌着我國成為全球首批規模化部署5G的國家之一;2020年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5G獨立組網網絡;2024年作為“5G-A商用元年”,啟動5G-A關鍵技術試驗;2025年中國5G-A商用部署已進入規模應用階段。

奠定發展基石 激活産業發展增長引擎

在需求願景方面,2013年4月,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改委和科技部共同支持下,IMT-2020(5G)推進組在北京正式成立,標誌着我國開始系統推進5G國際標準研製工作,為統籌國內5G標準研究奠定了組織基礎。2015年5月,推進組發布《5G願景與需求》等五本白皮書,首次全面勾勒出我國5G發展的整體願景、核心概念與網絡架構,展現出我國在技術、標準、研發與業務協同方面的推進決心。同年10月,我國提出的“5G之花”9個關鍵技術指標中有8個被國際電信聯盟(ITU)採納,顯著提升了我國在5G國際標準制定中的話語權。

圖一 我國提出的“5G之花”

我國提出的“5G之花”

在技術標準方面,2016年3GPP決定將Polar碼採納為5G eMBB控制信道的編碼方案,這不僅是中國在基礎通信技術標準上的“零的突破”,更為深度參與全球5G標準制定奠定了基礎。中國企業提出大規模MIMO、低複雜度Polar編譯碼、半靜態幀結構等關鍵技術,在國際標準競爭中主導形成以TDD為核心並兼容FDD的統一架構,使TDD成為全球5G根技術。2018年6月,首個5G 3GPP國際標準(R15)正式凍結,為全球産業提供了可商用的技術基石,加速了網絡部署的步伐。

在頻譜策略方面,頻譜資源是無線網絡發展的基礎性資源,對網絡的建設和規劃有着巨大的影響。針對頻率選擇,我國組織開展了路線研判,根據科學分析,毫米波與中頻段相比,覆蓋受環境影響很大,無法大規模連續組網,因此確立了中頻段技術路線。中國移動積極在國際標準組織主導中頻段相關標準化工作,攻克5G中頻段頻率協調挑戰,為我國引領5G中頻段並成為全球5G主流提供了先決條件。2018年12月,工信部向三大基礎電信運營商頒發了5G中低頻段試驗頻率使用許可。

在規模試驗方面,2018年,工信部批復5G試驗頻率,設立重大科技專項,並組織運營商在多個典型城市開展了大規模測試,對關鍵技術性能、組網方案及終端兼容性等進行了全面驗證,為正式商用掃清了障礙。這不僅是技術可行性的最終驗證,更是商業模式的全面預演,標誌着中國5G發展從“技術研發”階段正式邁入“規模部署”的衝刺階段。

啟動全面商用 賦能經濟社會數智轉型

在商用進程方面,2019年6月,隨着工業和信息化部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及中國廣電正式頒發5G商用牌照,我國信息通信發展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這一里程碑事件,不僅標誌着我國正式邁入“5G商用元年”,更意味着從頻譜資源劃定、網絡規模建設到終端産業鏈準備的核心頂層障礙已被掃清。10月31日,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正式宣布5G網絡商用併發布5G商用套餐,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正式宣布在全國首批50個城市啟動5G商用,覆蓋範圍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採用共建共享模式。自此,5G技術走出實驗室、走進日常生活,為遠程醫療、自動駕駛、智慧工廠等眾多行業的數字化變革鋪平道路,真正讓5G成為賦能千行百業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

進入2020年,我國5G網絡建設進一步深化。在2020移動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上,中國移動宣布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5G獨立組網網絡,這標誌着SA從國際標準走向大規模商用的最後一公里被徹底打通。通過SA網絡,5G網絡能夠為行業用戶提供網絡切片、超低時延、海量連接等差異化服務能力,為工業互聯網、智能電網、遠程醫療等垂直行業應用提供了可靠的數字底座。

在建設模式方面,各運營商積極響應工信部關於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的號召,5G實現了從4G時代“各自為戰”到“共建共享”的戰略轉型。早在2016年1月,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在北京舉行“資源共建共享、客戶服務提質”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開啟深度的戰略合作,計劃在網絡共建共享、終端標準化、網絡互聯質量提升等五個領域協同推進。2021年1月,中國移動與中國廣電正式簽署“5G戰略”合作協議,啟動700MHz頻段5G網絡的共建共享,充分發揮該頻段覆蓋廣、穿透強的優勢,快速提升網絡質量與用戶體驗。這一重大合作的達成,源於合作雙方各自的發展需求與宏觀戰略的深度契合,是資源與能力互補的必然選擇,更探索了一條跨領域深度合作的新路徑。

在商用運營方面,中國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5G網絡,5G移動用戶普及率超71%。2023年,中國移動推出5G新通話,為用戶提供多媒體、可視化、全交互的全新體驗,革新傳統的通話方式。隨着5G網絡的發展,我國5G行業應用已實現規模化拓展,展現出強大的賦能效應,並在多個領域實現業界首次。2019年3月,中國移動聯合解放軍總醫院完成全球首個5G遠程手術,是新型信息通信技術與醫療技術的創新應用,極大地拓展了手術救治的物理邊界。它使頂尖的醫療專家資源得以通過數字橋梁“一線觸達”遠方患者,這不僅是對生命救援效率的革命性提升,更是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普惠共享、踐行“健康中國”戰略的關鍵一步。2020年5月,中國移動聯合中遠海運發布首個5G全場景應用智慧港口,在廈門港落地港車協同,助力實現“無人港口、黑燈碼頭”,為全球傳統港口行業的數字化升級與結構性降本增效提供了可複製的“中國方案”。2020年6月,中國移動聯合山西陽煤於地下534米建成全國首個井下5G網絡,同年9月中國移動與內蒙神寶能源露天煤礦聯合打造首個極寒露天煤礦5G+無人駕駛項目,對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保障安全具有重大意義,為傳統能源行業的智能化轉型與安全革命樹立了標杆。

圖三 地下礦山綜採面作業現場

地下礦山綜採面作業現場

引領技術演進 部署5G-A規模商用

5G商用啟動以來,我國5G網絡建設穩步推進,産業鏈體系持續完善,規模化發展不斷催生對網絡能力的更高要求。為滿足日益增長的多元化應用場景需求,5G網絡亟需在連接性能與能力邊界上實現進一步突破,5G-Advanced(5G-A)技術由此應運而生。作為5G演進的關鍵階段,5G-A首次實現了從單一通信能力向“通信、感知、計算、智能”多維能力融合的跨越,推動網絡從地面覆蓋邁向空天地一體化的立體泛在覆蓋。

2022年作為“5G-A標準元年”,中國移動發布了5G-A技術白皮書,並啟動了分為三期的關鍵技術試驗。2023MWC上海展期間,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華為、高通、紫光展銳等産業領軍企業進一步提出了“5G-Advanced創新鏈産業鏈融合行動計劃 2.0”(簡稱“5G-Advanced行動計劃 2.0”),推動5G-A從技術研究、標準制定、産品研發走向商用部署,加速5G-A産業化進程。2024年作為“5G-A商用元年”,標誌着技術正式走向大規模應用。在2024巴塞羅那全球移動通信大會上,中國移動聯合合作夥伴發布5G-A十大創新成果,在超過300個城市啟動全球規模最大的5G-A商用部署;2025年,中國5G-A商用部署已進入規模應用階段,不僅為普通用戶帶來了萬兆體驗等升級,更在技術與應用層面為6G的未來演進進行了前瞻布局。

經過十年技術攻關與數萬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國在極具複雜性的5G領域實現了全面引領,全球科技競爭力得到顯著提升。這些成就為構築高質量發展的數字經濟新底座、以及推動數字化範式的變革,奠定了關鍵基礎。2024年,“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5G)關鍵技術與工程應用”項目榮獲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這是國家層面給與5G産業乃至我國信息通信行業的高度認可和巨大榮耀。

 

作者:何文林 中國移動研究院無線與終端技術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劉建華 中國移動研究院無線與終端技術研究所主任研究員

江天明 中國移動研究院無線與終端技術研究所主任研究員

審核:曹蕾 中國移動研究院無線與終端技術研究所副所長

胡南 中國移動研究院無線與終端技術研究所副所長

李男 中國移動研究院無線與終端技術研究所所長

【糾錯】 【責任編輯:孫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