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大馬士革11月19日電 中東戰地手記丨敘利亞山林裏傳來朗朗讀書聲
新華社記者冀澤 胡馬姆·謝赫·阿里
“我們回來了,又能上學了!”塔哈打開磨損的筆記本,抬起頭,露出興奮的笑容,“我想和同學們一起讀書,我不想再回難民營。”
敘利亞拉塔基亞省北部群山中的小鎮薩勒瑪,清冷晨霧尚未散盡,摩托車的引擎聲喚醒了沉睡的山林。小學三年級男孩塔希爾·阿拉伯·塔哈與弟弟妹妹乘坐爺爺的小摩托車,沿着坑洼的山路趕到這所臨時學校。
11月20日世界兒童日前夕,記者來到這所學校。遠遠望去,所謂的學校只是幾頂帆布帳篷。走近看,帳篷布面薄得讓人擔心會頂不住凜冽山風。旁邊緊挨着幾棟支離破碎的房屋,那是塔哈曾經的教室,現在成了廢墟,只有周圍的橄欖樹還頑強地保留着生機與綠意。
帳篷裏,孩子們用的是簡易塑料桌椅,筆尖在紙上劃過的沙沙聲和朗朗讀書聲,讓這座因戰爭沉寂多年的小鎮慢慢恢復心跳。
薩勒瑪鎮有一條通往土耳其邊境及相鄰伊德利卜省首府伊德利卜市的道路,敘內戰各方為爭奪這條道路曾在這裡多次激戰。2024年底敘利亞政局劇變後,一些外逃的當地居民開始重返家園。塔哈一家不久前剛從伊德利卜省的巴拉難民營返回。
一陣風捲起灰塵,掠過臨時學校前的空地。11歲的穆斯塔法·奧馬裏剛從伊德利卜省的漢布希耶難民營回來,他不在意環境的艱苦,“即使是帳篷,我們也要繼續學習”。
這所臨時學校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拉塔基亞省教育部門及當地公益機構合作設立,招收一至五年級的學生,目前約有120人就讀。學生大多剛從敘國內各個難民營或土耳其返鄉,許多人錯過了正規教育。
“為了迎接回來的學生,我們在新學年開始前幾個月就開始搭建帳篷。”學校負責人馬娜爾·蘇卜希説,“有的學生還不會讀寫,我們希望盡快彌補他們學業上的損失。臨時學校開設後,每天都有家長帶着孩子來報名。”
目前,拉塔基亞省仍有數十所學校亟待修復或重建。當地公益機構校園項目負責人拉尼婭·卡裏亞説,帳篷只是臨時應急,預計幾個月後孩子們將回到修復後的校舍。“孩子應該在學校,而不是在街頭或家中。重建的學校開放後,他們就能繼續學習了。”
教師裏姆·亞辛·薩巴赫曾被迫從小鎮逃離,臨時學校一開放,她便立即返回。“我們確實缺乏資源,但我們有信心。學校重開後,孩子們也回來了,這是最重要的。”
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近期估算,敘利亞仍有超過245萬兒童失學,另有超過100萬兒童面臨輟學風險。在延宕10多年的敘利亞內戰中,數千所學校遭到摧毀,目前全國約40%的學校需重建或修繕,許多教師收入微薄,教學資源更是匱乏。
“每個孩子都應在安全、包容的課堂裏學習,重拾規律的生活,重拾自信和希望。”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敘利亞副代表澤納布·亞當告訴記者,學業中斷只是敘利亞兒童面臨的諸多困境之一,還有不少兒童面臨流離失所、貧困和飢餓的威脅。“我們必須共同努力,消除所有阻礙,讓每個兒童都能走進教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