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常咳嗽不斷,一爬樓氣喘吁吁,嚴重時甚至感覺無法呼吸……
呼吸,本是生命中最自然的動作,但對我國近1億慢阻肺病患者來説,卻好似日復一日的艱難戰鬥。
如何更好守護每一次呼吸?今年11月19日是世界慢阻肺日,記者在當日召開的2025中國慢阻肺病大會上,採訪了相關專家。
做好基本防護 確保平安過冬
慢阻肺病全稱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核心症狀包括慢性咳嗽、咳痰、氣短或呼吸困難。進入冬季、氣溫驟降,慢阻肺病患者一旦感染流感,更容易發展為重症肺炎或繼發細菌感染。

2025中國慢阻肺病大會現場。新華社記者徐鵬航 攝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布的《全國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哨點監測情況(2025年第45周)》顯示,當前我國已進入呼吸道傳染病高發季節。
國家呼吸醫學中心副主任楊汀指出,慢阻肺病患者應通過及時接種流感疫苗、外出時規範佩戴口罩、堅持規範用藥等途徑,有效控制氣道炎症,維持病情穩定,降低急性加重的幾率。在流感流行期間,應盡量減少前往人群密集場所,勤洗手、常通風。
中西醫結合 提高生活質量
“中醫調理讓我的體質明顯改善,感冒次數少多了。”北京市朝陽區太陽宮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的中醫診室裏,慢阻肺病患者李大爺定期來接受艾灸治療。
“中西醫優勢互補,能夠更好守護呼吸健康。”中日友好醫院中西醫結合肺病一部副主任醫師李得民説,西醫擅長快速“治標”,如用抗生素抗感染,用祛痰藥稀釋痰液;中醫則從根源着手,通過健脾化痰等方法,調理臟腑功能,減少痰的生成。
臨床實踐表明,在慢阻肺病急性發作期,使用西藥快速控制炎症的基礎上,聯用中醫藥經典名方可以更快緩解臨床症狀;在疾病穩定期,吸入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通過中醫調養能夠“扶正固本”,還可以練習太極拳、八段錦等中醫功法強體魄,改善生活質量。
隨着人口老齡化加快,中西醫結合在慢病防治中的優勢日益凸顯。健康中國行動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防治行動明確中西醫並重。《關於加強基層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務的指導意見》指出,將中醫藥服務融入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務的全流程。
社區免費篩查 提升健康教育
瀋陽市和平區長白社區居民陳先生今年在社區免費篩查中發現,常年咳嗽不斷的“元兇”竟是慢阻肺病。
“通過規範治療,不少患者的‘老毛病’得以好轉。”瀋陽市和平區長白社區衞生服務中心主任陳瑤和同事們加強隨訪,為社區裏的慢阻肺病患者提供用藥指導和健康教育。
“慢阻肺病在我國40歲及以上人群中的患病率超13%,但知曉率低,許多患者在確診時已出現不可逆的肺功能損害。”楊汀説,慢阻肺病患者早期肺功能下降速度快,早發現、早治療對於延緩疾病進展至關重要。
今年以來,國家衞生健康委等部門將慢阻肺病納入基本公衛服務項目;健康中國行動提倡40歲及以上人群或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高危人群每年檢查1次肺功能;國家呼吸醫學中心牽頭制定《國家基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及管理實施指南(2025)》,為慢阻肺病的篩查、管理提供依據。
針對慢阻肺病的基層健康防線正在初步構建。
“早篩早治,需要提高基層醫療人員的診治能力。”中日友好醫院黨委書記李天慶指出,國家基層慢阻肺病防治管理辦公室開展相關培訓項目,已幫助10萬餘名基層醫務人員提升規範化實操能力水平。
策劃:陳芳
統籌:吳晶
記者:徐鵬航
新華社國內部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