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2月18日刊登題為《中國航天連發大招》的報道。報道稱中國航天近日連發大招:12月14日用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再次成功發射可重復使用的試驗航天器;第二天,又用長征五號遙六運載火箭將遙感四十一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兩次發射標誌着中國航天技術水平又有了新突破。
報道介紹,可重復使用航天器是指可重復使用、能自由往返於地球表面與太空之間、可運送乘員和有效載荷、可較長時間在軌道停留和機動、能完成各種任務的航天器,包括載人飛船、貨運飛船和航天飛機等。
中國此前曾分別於2020年9月4日和2022年8月5日(今年5月返回)發射過可重復使用航天器。預計中國這次發射的可重復使用航天器在軌時間將會更長,所做的科學實驗也會更多。
在中國這次發射可重復使用航天器之前,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已宣布將用“獵鷹”重型運載火箭發射X-37B飛行器。但由於各種原因,發射在一週內被推遲了3次,至今尚未確認新發射日期。
據美國《空天軍雜誌》網站報道,美國太空作戰司令錢斯·薩爾茨曼近日談到中美可重復使用航天器時稱:“中國人對我們的航天飛行器非常感興趣,這並不奇怪。我們對他們的項目也非常感興趣。因為這是一種能力——把某些東西送入軌道,做一些事情,然後返回。這種能力非常強大。”
薩爾茨曼説:“他們(中方)試圖在時間和順序上與我們保持一致,這可能並非巧合。”
報道稱,外界認為中國積極研發可重復使用航天器,就是要趕超美國在航天領域的優勢。有消息稱,中國的可重復使用航天器是以“水平着陸”方式返回,説明該航天器在構型上和航天飛機相似。而且,中國在上一個可重復使用航天器返回地球後,僅相隔了7個月又再次發射新的可重復使用航天器,顯示中國在該領域的進步超出了外界預期。
報道指出,中國可重復使用航天器的技術狀態也很穩定,表明中國與美國一樣掌握了可重復往返太空的技術。可重復使用航天器可以機動變軌,在地球軌道上進行各種燃料補給和各種物資的輸送,並對各類衛星包括其他空間項目進行維護。這項技術很難,但是中國已經掌握了,在發射、變軌控制以及返回等關鍵階段技術已經完全過關。
12月15日,綽號“胖五”的長征五號遙六火箭將遙感四十一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時隔3年長征五號再次成功發射。長征五號系列火箭是中國研製的一種大型低溫液體捆綁式運載火箭,被稱為中國新一代“金牌火箭”。這次長征五號遙六火箭首次採用“加長版”整流罩,使中國現役運載火箭達到新高度。
中國官方通報説,遙感四十一號衛星是高軌光學遙感衛星,主要用於國土普查、農作物估産、環境治理、氣象預警預報和綜合防災減災等領域。
但有學者分析,該衛星的出現意味着中國首次擁有高軌重型光學遙感衛星。此前只有美國擁有這類衛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