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外交》雜誌9月12日文章,原題:西方會放棄烏克蘭嗎? 2014年克裏米亞危機時,基輔有很多支持者。法德英美尋求通過制裁俄羅斯和外交手段幫助烏克蘭,但他們拒絕直接軍事介入。去年俄烏衝突爆發後,西方對烏克蘭展開了更雄心勃勃的支援。但這些承諾會得到保證嗎?
新聞頭條逐漸不再是俄烏衝突
世界上最富有、技術最先進的國家組成的聯盟,給烏克蘭帶來重大的結構性優勢。然而,西方的軍事支持也伴隨着風險和挑戰。烏克蘭極度依賴西方的軍事和財政援助。與此同時,俄羅斯正對烏發動經濟戰爭,如果沒有國際援助,烏經濟將難以運轉。
9月12日,烏總統澤連斯基向荷蘭學生發表視頻講話。(視覺中國)
如今,歐美選民正在質疑對烏克蘭的長期支持,而且這樣的聲音正在成倍增加,日益響亮。在美國,俄烏衝突已經成為爭論的爆發點,內容涉及美國人應在多大程度上關心以及投入多少來支持海外盟友。在歐洲,疫情和俄烏衝突後的高通脹給經濟帶來壓力,對烏克蘭取勝的樂觀情緒已經開始動搖,民眾對在歐洲土地上爆發一場大規模、無止境的戰爭感到不安。
與此同時,前線的事態發展,尤其是今年夏天早些時候烏克蘭發起的反攻相對緩慢且收效甚微,這讓對支持基輔持懷疑態度的西方人士更加擔憂。即使反攻加速,戰爭也不會很快結束。在烏克蘭以外,新聞頭條逐漸不再是俄烏衝突。
援助網絡正在緩慢瓦解
烏克蘭面臨的主要風險與其説是西方突然政治轉向,不如説是精心編織的外國援助網絡正在緩慢瓦解。如果這種轉向真的發生,將從美國開始,其外交政策的基本方向將在2024年的大選投票中決定。即使是逐漸失去支持也會給烏克蘭帶來危險,更不用説突然停止支持了。
在歐洲,美國被認為是焦慮的根源,是跨大西洋鏈條上可能存在的薄弱環節。諷刺的是,歐洲國家也讓美國産生了同樣的焦慮。美國擔心極右翼政府會改變意大利在烏克蘭問題上的路線。疲勞感正在影響歐洲。最典型的例子是德國,它挺過了戰爭造成的能源瓶頸,接受了100萬烏克蘭難民,同時逐步增加對烏克蘭的援助。但這場危機的長周期令德國民眾沮喪:能源價格高企、經濟衰退、對去工業化的擔憂以及執政聯盟的功能失調,這些都帶來了不安。對歐洲人來説,戰爭持續時間越長,就越難以處理,代價就越高昂,更像是美國展示力量的工具,而不是涉及歐洲的核心利益。
這場戰爭的不確定因素是美國。在最近的民意調查中,總統拜登的支持率要麼落後於前總統特朗普,要麼與之持平。特朗普的回歸對烏克蘭來説可能是一場災難。出任總統時,特朗普多次在高級政府官員在場的情況下提議美國退出北約。特朗普還&&,他可以在24小時內結束俄烏衝突。這樣的競選狂言表明,特朗普更願意通過談判解決衝突,很可能是按照俄羅斯的條件,而不是繼續穩定地向烏克蘭提供援助。特朗普可能不會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然而,令人驚訝的是,在其他候選人中,民調支持率最高的兩名候選人——佛州州長德桑蒂斯和企業家拉馬斯瓦米——也對烏克蘭不屑一顧。蓋洛普今年6月的民意調查顯示,50%的共和黨人認為,華盛頓對烏克蘭的支持過度了,高於戰爭開始時的43%。49%的共和黨人傾向於迅速結束衝突。
“是烏克蘭自己的事”
西方減少對烏支持不會結束這場衝突。從一開始,這場衝突就是烏克蘭的衝突。不過,沒有西方的支持,烏克蘭將面臨兩大困境。其一,如果西方的物資變得更昂貴,或者更不容易獲得,或者兩者兼而有之,那麼這場衝突將面臨挑戰。烏克蘭士兵花了相當多的時間在西方裝備上進行訓練。烏克蘭的戰略家們在從美國和其他國家獲得的定位幫助和情報共享中受益匪淺。如果歐洲和美國切斷與烏克蘭的這些&&,將導致烏軍事實力的不可估量的損失。此外,西方對烏克蘭的支持與俄羅斯的自我認知是密不可分的。這是一場關於西方,尤其是美國的賭注。普京賭的是美國的戰略智慧和耐心,以及北約的耐心。如果美國和其他北約成員國在烏克蘭問題上失去耐心,克裏姆林宮很可能會宣布這場戰爭是一場戰略勝利,即使俄羅斯仍深陷烏克蘭衝突的泥潭,這也可能會被全球視為莫斯科的勝利。
如果對烏支持在歐洲而不是在美國消退,俄羅斯將採取分而治之的策略。失去美國的支持,而不是歐洲的支持,將會産生更大的影響。歐洲無法取代美國如此大規模的軍事援助,它將難以填補領導權的空白。如果美國試圖強行通過談判解決烏克蘭問題,歐洲人幾乎沒有拒絕的能力。短視或倉促的解決方案將危及烏克蘭和歐洲的安全。在俄羅斯看來,這樣的解決方案可能表明,美國對歐洲安全的承諾明顯在減弱。
基輔必須為歐美可能改變心意做好準備。(作者莉安娜·菲克斯、邁克爾·金馬奇,陳欣譯)